分享

“我眼中的亦小”: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退休工程师 2020-09-09

 这种回归教育本真的全课程生活化学习,让亦小的孩子们的学习充满着快乐与幸福,让亦小的全课程教育充满着蓬勃生机与活力。

 

201492日,北京亦庄实验小学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列为“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同年1013日,来自广东南沙的五名校领导,作为教育部课程中心派出的第一批研修学员,走进了亦小;今年46日,第二批研修学员——来自重庆的五位校长,开始了为期两周的亦小研修。此文为重庆市开县汉丰第七中心小学刘方清校长的研修感受。(编者注)

 

“我眼中的亦小”: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重庆市开县汉丰第七中心小学  刘方清

“我眼中的亦小”: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亦小全课程教育,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安全、自由、尊重、自主的环境和课程,并注重孩子的个性化、个别化的教育,尊重孩子的差异,顺应孩子的天性,人的“好奇心、好探究、好讲理、好分享”的天性在亦小孩子们身上展露无遗。师生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一起讲故事,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得学习成了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在玩乐中学习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不但可以愉悦孩子们的身心,而且能让思维更活跃,学习效率更高。

47上午,我们在一(1)(萤火虫)班听了一节由韦晶老师执教的读写绘主题课《风到哪去了》,让我深刻地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精彩。

伴随《花仙子之歌》乐曲,师生一起边唱边舞,开始了一节课的学习。随后,韦老师用一幅幅卡通画,将太阳、地球、月亮、风的相关知识融入其中:什么是地球的公转、自转?为什么月亮会发光?风到哪去了……老师在不停地追问,孩子们或积极思考,或精彩表演,或热烈分享;伴随着老师轻柔的,如诗如画般的话语,孩子们的思绪飞向绿野,飞过高山,来到山谷……

在孩子们思维被激活的时候,韦老师相机引导:

师:面对这个季节,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绿意浓浓 春意盎然 花花草草 百鸟争鸣……

最后,师生伴随《不可思议》的乐曲边唱边舞,用音乐和舞蹈抒发着对春天的赞美,也结束了一节三十五分钟融音乐、美术、地理等知识的语文课的学习。在玩、在思考、在表演、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了学习的快乐与幸福,也收获了成长与知识。

在游戏中学习

日本学者井深大说:“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王宇睿老师深知这个道理,她的课堂就是游戏的课堂,是快乐的课堂。

48上午,我们走进五(2)班,听了一堂王宇睿老师执教的以“茶”为主题的英语课。

课堂学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学习相关单词;第二部分:介绍茶青、采茶女;第三部分:了解采茶的过程,学习采茶的动作。课中,从单词的学习开始,便采用游戏方式进行:抽卡片认读、同桌互读、表演读等游戏方式。第二部分,介绍茶青和采茶女。一开始,老师把自己装扮成斯里兰卡采茶女:头系头巾,肩披围巾,背着竹篓,手握竹竿。此情此景,一下子把孩子们带进了斯里兰卡采茶的情境中。孩子们学习情绪高涨,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对话,复现“头巾、竹竿、竹筐、编织袋”等单词,以及相关的句型,加深了单词和句型的学习。第三部分,老师让一个男生装扮成浙江采茶女,其余同学观察比较两地采茶女装束的异同,思考其产生异同的原因,分享其思之所得。

一节融茶、地理、戏剧表演的英语课学习,在意犹未尽的体验中结束了。让游戏贯穿课堂始终,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分享,在游戏中成长。

在生活中学习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课程。常丽华老师拥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生活与学习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课程。

49上午,我们走进二(1)(小蚂蚁)班,学习和欣赏了由常老师执教的饶有趣味的学生自然笔记欣赏课,两课时。

该课通过四个环节:即游一游,体验生活;画一画,再现生活;写一写,表达生活;赏一赏,升华生活,打通了生活与学习的链条,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无穷。

头天下午,小蚂蚁班的师生们一起走进了学校附近的南海子公园进行游学,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从一帧帧现场照片中我们发现,当时的“小蚂蚁”们或躺或坐或蹲或站,或看或听或思或画,一个个是那么自在和专注,完全沉醉在春天的美景里。

在自然笔记欣赏课上,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分享。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不同他们对大自然独特的认识与体验,画面童真有趣。佳慧小姑娘画了三幅画,分别是春姐姐、老橡树和红点花,想象丰富,色彩艳丽,再现了公园美景,同时她优美的配文,也十分准确地表达了她眼中美丽的大自然。

在分享过程中,常老师巧妙地请来了隔壁班的包班老师李娜(美术专业),让她从专业的角度,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了点评;该班的秀儿(小蚂蚁们对赵秀秀老师的昵称)也分享了她的绘画作品:春姑娘。一个秀丽、端庄、宁静的春姑娘,伫立画中,我想,这便是“秀儿”对自然、对生活、对工作的一种真实的体验。老师有什么样的体验,就一定会传递给学生什么样的体验。

“小蚂蚁”们相互分享,相互质疑,相互欣赏,并在欣赏中升华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敬畏之感。

在故事中学习

所有教过小孩子的老师都有体会: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用好的故事融化知识,平复情绪,愉悦审美是全课程教育研究的一个着力点。亦小纪现梅老师就是一位非常善于向故事“借力”的高手。

410上午第二节,我们走进三(1)班,听了纪老师执教的一堂作文分享课。

征得孩子们的同意后,纪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的作文,她在作文中点赞了全班每一个同学近一周的优异表现,述说了发生在班里的一些令人感动的故事。在纪老师的分享中,孩子也积极地谈感受、提问题、说评价,之后,纪老师把舞台交给了孩子们。其中,奇雨同学分享的《家里的火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文章讲的是自己在家无意犯错后、父母不问理由大发雷霆的故事。

乐天:作者把“父母比作“火山”,说明父母的脾气火爆,很生动。

雨婷:还可以再详写一下父母的神态和“火山爆发”的过程,这样会更加生动,奇雨同学你说是吗?

师:雨婷的点评很好,看来,要把故事写得生动具体,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

生:要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等等去写……

师:那好,现在通过你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来演绎一下你若 “火山爆发”是一个什么样子?

孩子们纷纷上台表演,表演过程中,老师相机引导孩子们用准确的语言对表演的情景进行描述,再现故事情节……

与其说纪老师和孩子们是在进行作文分享,还不如说是在讲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

整堂课,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不但倾听了他人的故事,学会了故事的写作方法,更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纵观亦小的全课程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它是为每一位孩子的学习而设计。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在故事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这种回归教育本真的全课程生活化学习,让亦小的孩子们的学习充满着快乐与幸福,让亦小的全课程教育充满着蓬勃生机与活力。

(封面照片由作者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