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我的母亲

 文粹读书 2020-09-10

写下题目的时候,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这是一段时间里时时涌上心头的一句,也会是萦绕在后半生的一句。

我的母亲生于一九四四年六月初十日,平凉市四十铺马峪口人,祖辈世代耕作,至姥爷辈,家中的私产店房(旅馆)被公私合营后,姥爷在公家旅店工作,姥姥持家务农,父母及姐弟五人辛勤劳作,日子也算和美。母亲读至初二时,正值六零年大饥馑,吃都成问题,学业也自然中断,辍学务农。

母亲在20岁的时候,经媒妁之言,与家是城里的18岁的父亲家联姻,当时父亲家人丁单薄,奶奶在父亲16岁时已病逝,爷爷除了供两个上大学和中专的二、三姑,还要贴补早已成家的四姑,急缺持家的女主妇,就这样,母亲带着一些怯意来到了这个陌生的新家。

在大家庭里,爷爷对母亲很是照顾,及至母亲在生活了一年半之后,方知这是父亲的继父,并且终其一生,说起爷爷都很尊敬,只是这份敬意,爷爷并未感知太长时间,因为在大姐半岁时爷爷就去世了,倒是爷爷与前妻所生的三个女儿都在乡下,后来经常到城里来看病住院,在家一住就是一两个月,母亲尽力侍候着,从无怨言,偶然我们姐妹发牢骚,母亲会说:“人家爸爸供了你爸他们姐弟几个,咱们做这些难道不应该吗?”说得我们哑口无言。

初婚的那几年,母亲是个专职的家庭妇女,除过在家带大姐二姐外,被打成右派的大姑父居无定所,一家人被父亲接回娘家,大姑在糖酒公司上班,姑父打临工,他们的大儿子、女儿与大姐年龄相仿,母亲在一个大杂院中一起给看着,做着一大家人的饭。现在大哥每次聚会就会说起往事:及至上学,我母亲已经教会了他二、三年级的课程,他上学时轻松又自豪。大姑因为小时候当过童养媳,受过别人虐待,再加上姑父的连累,脾气一直不好,对孩子非打即骂,倒是母亲,给了这两个孩子春天般的温暖,大姑的女儿家里有好吃得,会偷点给舅妈,这个女儿八岁的时候因为得病救得晚了,不治而亡,这是母亲心头永远的痛,何时说起,都唏嘘不已。因为从小的隔膜,大哥对大姑,好象是生物学的母亲,倒是与我的母亲,象亲亲的母子。大小节令,从未落下。母亲病重的日子,他床前床后,嘘寒问暖,转院至西安,他从兰州的单位奔赴至西安,又闻母亲病危回平,又追至平凉,病情稍稳,刚去单位,又接至噩耗,遂又回平。母亲灵前痛哭流涕,三日服孝,感人至深。母亲一生遗憾,只有四个女儿,没生个儿子,其实,大哥与母亲,真正是母子情深。

母亲待人宽厚,对待自己的女儿,自不用多说,对父亲,困难年月里,总是好吃的先供父亲,我们姐妹现在还记得,一盘炒鸡蛋,只有在父亲吃剩下后,我们才一哄而上,打打牙祭。母亲常说,父亲半岁失去了亲生父亲,离开母亲又太早,是个苦命人,所以让着他点,却从未想着自己的辛劳。

在那个大杂院的日子里,日子虽然困苦,人们相处的却很融洽。由于母亲的礼让,与爱生事的大姑家基本上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与另一位父亲的表姐,我们叫姨娘的一家,就更是亲密无间,她们姐妹二人在大杂院里共同生活了三十几年,从未争吵过,谁家来了远亲,另一个就自动上灶帮忙,你家压饸饹,我家就和面,我家糊顶棚,你家就帮忙刷浆糊,互相帮衬着,度过了人生最苦最难的日子。彼此的亲戚成了共同的亲戚,因为院子里的孩子都管母亲叫舅母,那时候孩子们也傻,半条街的孩子也跟着叫母亲舅母,及至现在,街上碰到老邻居,还会问,舅母好着吗?以至刚结婚时丈夫奇怪的问:妈哪来得那么多外甥?

记得小时候,巷子里有农民在施工下水管,母亲下班后看到那些人干吃着冰冷的馒头,就回家将自家的泡菜放了红红的辣面,泼好油让我们送去,过了几天,工地出事故,有个小伙子伤亡了,母亲很感叹,那么年轻,前两天还谢我的泡菜呢,怎么就走了。母亲做了好吃的,总不忘记亲朋好友,大哥家自不必说,每次炸好油饼,趁热送到嫂子单位楼下,打电话叫出来,说年轻人上班忙,中午回家吃方便些;四姑家有个女儿开办学校,招生很辛苦,在饭点的时候刚好是人流高峰,母亲经常做好饭送去,让表姐感动不已,说自己的妈妈在麻将室都想不起来,倒是舅母,牵肠挂肚的。母亲病重的日子需要输血,这个表姐开着车拉着姐妹几个赶往西安,虽然路上被劝返,但却是因为心里念念不忘舅母一生的好!O八年汶川地震的时候,看着电视中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母亲说,我真想过去给他们做饭,咱们在家闲着,这些人可怜得衣食无着,想想真是心痛。

母亲是个自强自立的人,生下我近一岁时,大家庭分开了,经济的捉襟见肘,让她决定走出来。打发两个姐姐上学,将两个小的锁在家里,她开始了打临工生涯。她在医院里烧过锅炉,打扫过卫生,洗衣房里洗衣服,挂过号,在药材加工处打过杂,认得药材以后又在中药房抓药,在三十几年的临时工工作中,她一步一个脚印,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可和尊重,凭着自己吃苦耐劳,多少次裁员母亲都是第一个被肯定得留下来的,一直干到六十岁才退下来。晚年在病榻上,母亲常说,你妈我没别的本事,就是能吃苦,能吃亏,能受气才活到今天的。对于单位多年未转正,母亲也未有太多的忿忿不平,她说:“毕竟在困难的时候靠这份工资养活了你们,又有什么埋怨的呢?”。倒是常常记得在困难年月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有时间有机会不忘她那些老伙伴,经常联络着,互相诉说着家事,抚慰着心情。

母亲性格宽仁,体恤他人。婆婆在世时,母亲一直叮咛要我对婆婆好,说婆婆一生不易,婆婆生病时,更是一度嘱咐我们多多去看,及至病重,又催促我们买药服侍以及作为长子长媳早日安排做寿衣等等。对于我的丈夫,母亲从未说过一句重话,一进门端茶倒水,热菜热饭,无微不至。母亲去世后,有时做下特别的饭菜,供桌上常常是我们忘了,而丈夫次次不落的焚香供奉。春节时,丈夫一进门在母亲像前长跪不起,令我们姐妹几个羞赧不已,潸然泪下。

上学时母亲是篮球运动员,晚年的母亲看电视最爱看篮球比赛,有时候看她和丈夫一起看篮球赛事时,俩人津津乐道的样子,觉得她们不象是岳母与女婿,更象是亲母子,有着相同的属相,一样的高挑身材,挺拨的鼻子,更相似的,都有一颗仁爱的心。

母亲晚年的生活相对惬意些,早晨起床为父亲烧好牛奶端至床头,热毛巾递上后离家健身,回家看书看报,练毛笔字。现在打开杂志,很多书上都有母亲用钢笔做的注脚,她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划下来,有些用本抄下来,现在看着,都能体会到她老人家当时读的心情。她写回忆录,写她的旅游见闻,写日记,写子女给她零花钱时她盛情难却的一再推让;写子女有困难时她义不容辞的扶手相帮;写父亲病中她的心焦如焚,夜不能寐;偶尔,也写与父亲不睦时她无人诉说的委屈、伤心。

常常想,母亲真是生不逢时,如果她能遇着好时代,她可能会走得更远,以母亲的为人,能力,性格,人生可能会活得更绚烂,更多姿多彩,不至于一生不得志,自感寄人篱下,没有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这也是命,是她的,也是我们的命运,命运,有时候真得只能让人扼腕叹息。

前两天晨练,碰着母亲一个许久未谋面的同事,说起近期闻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泪水涟涟,一再叮嘱我过三年时一定要告诉她。这个年月,还有人会在你去世一年半后流泪,还有人愿意在未来的一年半后专程纪念你,这是多么厚重的一份情意啊!

往事如云烟,浩瀚的让思绪难以停驻,回忆母亲,常常想起一句话: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比起熟读唐诗宋词元曲却不太通晓人情世故的父亲,母亲活得更入世更鲜活些。回忆她吃苦耐劳的一生,回忆她爱人、宽人、容人的一生,她哺育给我们的不仅是个健康的体魄,更用生命渗透着一个健康的人生观,推己及人,达人达己,这些,够我们学一生,用一生,更值得我们代代人薪火相传……

母亲的一生,就象她的名字一样,如菊花般吐露着芬芳,高洁,幽远,情深意长!

妈妈,安息吧,我们会常常去看你的,祝你安好!

关注公众号发消息“加群,主编带你加入家乡微信群!

作者简介
阿雅▼

阿雅,女,及近知天命,甘肃省平凉市人,高中毕业入国企,七年后下岗自谋生计二十余年。幼喜文,东鳞西爪,无序浏览。闲居提笔,漫无边际,自娱自乐。

你的点赞转发是对文粹读书最大的支持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