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化说士(二)

 文粹读书 2020-09-10

也主要说四点:一、士之师友;二、士之人生;三:士之境界;四、士之作品。

一、士之师友: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史记》)“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史记》)“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史记》)“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史记》)

士有师承。使人不满的关于士之师史籍皆语焉不详。推测大多高士奇士隐士也,且多注重才学的传授而不看重品德的培养。结果李斯韩非孙膑庞涓都学有所成,“皆天下之奇才也”,但自相残杀,令人扼腕。“德才并举”是孔子以后的事情。这里必须澄清一个事实,即孔子并不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之师,而正是一个士之师。正如范文澜所说“孔子学说是士阶层思想的结晶。”(《中国通史简编》)信笔至此,不得不对孔子这一士之师发点微词。孔子培养士之准则曰“文质彬彬”且以为“质胜文则野”(《论语----雍也》),但士之永恒之魅力恰在这一“野”字,试问仲尼之弟子可有一人曾干下了掀天揭地之事业?。

士有朋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论语》)。春秋战国时期士皆有友,但同门相残同志相害者多,猩猩惜猩猩者少。朋友之间“切磋琢磨”也是孔子以后的事情,朋友之间铁血雄师相见者少了,而辞墨翰章相递者多了,这真应该归功于仲尼。但古时士之间相濡以沫者也有,例如管夷吾与鲍叔牙。

二、士之人生:

1、冯友兰、金岳霖关于哲学家的一段话:

“中国哲学家都是不同程度的苏格拉底。......他的哲学需要他生活于其中。他自己以身载道。遵守他的人生信念而生活,这是他的哲学组成部分。......在极端的情况下,他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的精神》)

2、士之再定位:

“士:有才能的人。”(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四册第282页)这是一个误人子弟的定义,不知出于何人。

信笔至此吾人试给士给以定义,士,有思想的人。

3、例说士之人生:

魏之信陵,齐之孟尝,楚之春申,赵之平原门下都养士,但皆不计士之贤与不肖。也就是说不管士有无思想,只看士有无才能。因此“四君子”门下近万人中“真士很少,假士不少”,多“鸡鸣狗盗之徒”(王安石语)。然“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孔子语)者亦有。

且说信陵门下之侯赢。“魏有隐士曰侯赢,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赢七十以前“乃夷门抱关者也”。年至七十始遇信陵,为信陵君策划奇谋“窃符救赵”,计售之后决然“北乡自刭”。侯生之死乃践其“士为知己者死也”之思想。

“遵守他的人生信念而生活”这是士之人生之最恰当的概括,也是士之独特之魅力之所在。

三、士之境界:

照冯友兰说境界有四:1、自然境界,2、功利境界,3、道德境界4、天地境界。

先区别两个概念,即“人”与“士”。“人”依许慎乃“天地之性最贵者也”,士呢?依吾人看士乃“人之性最贵者也”。

士也可依冯友兰四境界去区分。

1、自然境界:

春申君门下“珠履三千”皆自然境界之士,普通人耳。

2、功利境界:

孟尝君门下信陵君门下平原君门下,吴起商鞅之辈,苏秦张仪之流,多功利境界之士。

3、道德境界:

诸子百家大率可归之于道德境界,尤以孔子为最。仁学之核心乃道德之批判也。

4、天地境界: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如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庄子-----列御寇》)

不仅这段放论足以证明庄子精神境界已达天地境界,而且通读《庄子》其效果足以使吾人亦至天地境界!

四、士之作品:

士之作品其实大多“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孔子一生“述而不作”,《论语》系门人弟子所纂。大量的士留下的是血写的文字,从数以千计的成语典故里或许可以捕捉到其身影。

这里主要说说《诗经》。《诗经》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笔者以为《诗经》篇章十之二三士人之所作也。试略作例析:

1、《柏舟》摘句:“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遨以游。”“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2、“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

3、《无衣》摘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4、《采薇》摘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5、《北山》摘句:“偕谐士子,朝夕从事。”“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偃息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澹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语)。喧嚣的历史画面中士之形象,或杀伐征战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或凝神结想于空旷枯寂的幄幕,或舌战于群儒,或挺剑于君王……但骚动不是人生的全部。勇烈如义士荆柯者,尚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悲叹。况悲天悯人之如屈原之流者乎?更遑论被历史的黄沙深深覆盖了的未名之士呢!“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千载之下,尚有余恨。“露中”“泥中”,风里来雨里去替人办事,能无叹乎!“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能无悲乎!“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能无怨乎!一言以蔽之,此种韵文之中回环复沓着血肉之躯的士之内心深处之情愫也。

史籍里回荡着士之精神,《诗经》里存活着士之感情!

MOR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