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13条育儿谣言,不知道坑了多少宝妈,你中招了吗?

 小豆丁讲故事 2020-09-10

育儿路漫漫,谣言和坑从未断。

这些谣言,轻则让你的带娃生活焦虑万分,疑神疑鬼;重则还挫败自己的育儿信心,甚至损害孩子和自己的健康。

今天,就一次性给爸爸妈妈们澄清基本每个父母都躺过枪的10条育儿谣言 !

1
婴儿游泳能激发早期潜能

真相:

之前接触过一个概念:婴儿游泳是通过水流的接触有效刺激婴幼儿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及肌肉和骨骼的发育,激发婴幼儿的早期潜能。也正因此,让婴儿游泳馆这一产业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其实,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指南,让婴幼儿学习游泳,目的是为了防止溺水,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潜能开发。

最新版指南提出,1 岁以下的婴幼儿不推荐学习游泳。而 1~4 岁的婴幼儿,是否学习游泳,得根据婴幼儿的身体、心理、对水的反应等综合进行评估后决定。

2
宝宝不能吃有“食品添加剂”食物

真相:

食品添加剂在国家规定剂量范围、规定类别范围内使用、均是安全的。而且从健康膳食角度出发,与其说害怕添加剂就不吃这个那个的,还不如平衡好膳食,均衡营养,更能预防疾病。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文章,爸妈可以点击 宝宝食品添加剂的真相 解决这方面的困惑。

3
“蟹柿同食”会中毒

真相:

很多“给宝宝做山药辅食,千万不能和这些搭配在一起吃”这类文章,以及广为流传的“蟹柿同食”会中毒的说法都是耸人听闻。

还有“化学反应食物相克”为代表的“维生素C 与虾不能一起食用”理由是因为虾体内的砷与维生素C 相反应,会变成剧毒砒霜。

但实际上人体有足够的代谢能力。曾有人计算过,一个人至少一次性吃一百多公斤的虾,才能产生有足够毒害作用的砒霜。所以说这完全是离开了剂量谈毒性。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在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理论中,并没有「食物相克」之说。「食物相克致死」的说法,很可能是巧合,或是食物中毒引起,或是特殊体质产生食物过敏的表现,并非食物「相克」。

4
宝宝不吃盐吃不下饭还没力气

真相: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日常饮食(母乳、配方奶、辅食)中钠和碘的含量已经能够满足宝宝的实际需求,所以宝宝1岁以内都不需要额外加盐,1岁以上也无需刻意加盐。

如果周岁以内宝宝辅食加盐的话,长期可能会增加孩子的肾脏负担,而且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

孩子没吃盐之前根本不知道味道里还有咸味这个概念,所以自然不会觉得自己的饭没有味道,如果过早让他们接触盐,很可能让他们口味变重。

5
感冒发烧听信偏方

真相:

网上会有应对发烧咳嗽的偏方,比如发烧时把鸡蛋清涂在餐巾纸或者纱布上,贴在孩子额头上,就会退烧,或者是把生姜剁碎炒热,再用柔软的布包在孩子脚底,就可以治孩子鼻塞了。

但目前没有证据证明使用鸡蛋清贴额头对退热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一些对鸡蛋过敏的孩子使用此法还会导致皮肤过敏。

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的发热指南,都认为如果需要进行退热,安全有效的退热方法应该使用布洛芬或乙酰氨基酚之类的退烧药。仅仅听信偏方不可取。

6
益生菌能提高免疫力、治腹泻

真相:

益生菌不是万能药。它的作用是为了帮助肠道内的菌群恢复平衡。过多过少都不好。

而且市面上卖的是益生菌制剂。益生菌制剂=益生菌+辅料+添加剂,盲目吃多了并无益处。

美国儿科学会2010年对已知的益生菌制剂进行研究,并没有发现其对预防和治疗某种疾病有重大作用。

7
囟门大小与缺钙有关

真相:

婴幼儿的前囟门一般在 18~24 个月时完全闭合,还有个别婴幼儿会于两岁后才闭合,与缺钙并没有直接关系。 

但如果孩子缺乏维生素 D 的话有可能引起佝偻病,从而导致闭合延迟。

8
肋缘外翻是缺钙的表现

真相:

肋缘外翻指让宝宝平卧,最下缘的肋骨超出身体的外缘,突起于皮肤的状态,主要是和生理发育有关,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做特殊处理。

跟缺钙没有关系,也不是佝偻病的表现。无论给宝宝补多少钙,肋外翻也无法消除。所以,补钙没有用!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腹部肌肉发达一点,或者长胖一点,肚皮厚一点,肋骨上的皮下脂肪厚一些,肋外翻就会自然消失,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

9
尿不湿会导致宝宝O型腿

真相:

O型腿和 X 型腿是宝宝自然发育所呈现出来的阶段型的表现,和膝关节有关。 

而纸尿裤主要接触的是宝宝的髋部和大腿,并没有接触到宝宝的膝盖和小腿,说纸尿裤影响宝宝腿形,没有任何依据。

有些加宽裆部的纸尿裤,会让宝宝的双腿暂时向外掰,但这和O型腿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判断是否是O型腿,需要让孩子放松平躺在床上,当双脚靠近时,看膝关节间的距离。如果这个距离小于3厘米,说明是正常的。如果在3cm~6cm之间,需要继续观察。如果大于6cm,就需要就医。

10
孩子出现“枕秃”就微量元素检查

真相:

国家卫计委早已规范了微量元素检查流程和适用条件。如果不是诊断需要,不建议给孩子常规做微量元素检测。  

即使检测结果异常,也别过分担心。目前,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并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不能确定某个数值就一定是有问题或者正常,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医生的参考之一。

11
哺乳期来月经,应该停止哺乳

真相:

月经期对母乳的质量并没有影响。月经来潮后,雌激素增加,乳汁只是比平和水分、脂肪减少,蛋白质增多,只是变得浓缩了。

这个时期的乳汁对宝宝并无害处,如果妈妈真的担心母乳与平时不同,可以多喝水来缓解乳汁浓缩的问题。

12
父母陪睡会导致孩子性早熟

真相:

性早熟一般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可能由颅内感染、外伤或肿瘤等原因造成。 

假性性早熟,可能由于卵巢或睾丸长了肿瘤,或是肾上腺的一些疾病,刺激身体分泌性激素,进而导致提早发育。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长期营养过剩、误食了含有性激素的药品(如避孕药)、接触会引起性早熟的化学品,也可能会导致性早熟的发生。

有些情况下,孩子过早接触了超越其心理年龄的内容,比如一些不适宜的语言、画面,也可能会对孩子的性萌动和性意识觉醒产生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还有些找不到原因的性早熟,被称为特发性性早熟。 在这种种可能导致性早熟的原因中,压根就没有父母陪睡什么事儿。

13
婴幼儿无需刷牙

真相:

乳牙萌发后就要开始刷牙了。宝宝的乳牙一般四到六个月会萌出。

宝宝还没有长出牙齿时,妈妈们可以用棉签蘸上盐水给宝宝轻轻清洁口腔和牙床。 

宝宝长出四颗牙时,指套刷牙派上用场,妈妈把指套牙刷套在手指上,蘸上清水给宝宝清洗牙齿,此时可不借助牙刷的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