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疯了!肉夹馍,红烧肉都要标准化!厨师怎么办?

 红餐网 2020-09-10

  又一些中餐的地方标准要出台了。根据公开的报道,西安拟对肉夹馍、羊肉泡馍等制定标准,肉夹馍要求直径约11.5cm。

  联想到之前出台的扬州炒饭标准、川菜标准、鲁菜标准等,中餐这些原本讲究差异化的菜肴,都走上了标准化之路。可是,这样的标准到底有多少卵用,又有多少厨师真的会按照这个标准来?


西安美食:羊肉泡馍

肉夹馍的直径

  西安市质监局23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的标准,包括肉夹馍的肉要用20几味调料熬煮,牛羊肉泡馍馍的肉要煮十个小时以上,biangbiang面的面要醒(发酵)的次数等等。

  比如羊肉泡馍,对饦饦馍成品要求为:每个直径10厘米±0.5厘米,厚度1厘米±0.2厘米;比如肉夹馍,要求“取110g 面剂用纺锤形擀面杖擀制成直径约11.5cm、厚度2cm的圆形馍坯”,比如biangbiang面,要“放在案板上再揉3分钟后,将面团用保鲜膜封严,放置一边醒面,时间至少30分钟;90分钟为最佳时间。”……

  在西安小吃标准引发关注之前,不少地方已经做出了很多标准,2010年,山东开始编制起草鲁菜标准;2013年,湖南省质监局发布38项湘菜地方标准,湘菜被“标准化”到一份辣椒炒肉中辣椒与肉的比例,毛氏红烧肉需要何种猪肉、切割大小为多少等等。

  今年十月,四川省质监局已制定了12项川菜的标准,甚至一度引发误读,认为“鱼香肉丝要长10厘米”。

  最近引发关注的是扬州市,要求“扬州炒饭”在形态上要达到米饭颗粒分明、晶莹透亮;色泽上要做到红绿黄白橙,明快、谐和;口感上要咸鲜、软硬适度,香、润、爽口。不过,最终被一个取消了的吉尼斯世界记录扇了一个耳光。

  这应该不算完,一大波中餐标准还在赶来的路上。


扬州炒饭获得的吉尼斯纪录被取消

中餐标准的争议

  从第一份标准公布开始,争议就不断产生。

  在西安,就有餐饮老板质疑,每个人的喜好和口味不同,拿牛羊肉泡馍来说,有人喜欢汤宽的,有人喜欢干些的,这也没有个标准,不能说哪种做法是最好的。

  标准制定者当然有其理由,西安的特色小吃全国闻名,但似乎在市场上并没有形成沙县小吃、兰州牛肉拉面那样的整体品牌效应,“共同呵护西安小吃的名誉,用质量赢得市场。”

  针对争议,很多地方标准制定者,大多如此回应:会依据市场的需求,保留各家品牌的不同特色,是出于食品安全、饮食健康以及弘扬餐饮文化的目的,定标准也是定一些最基本的标准。

  比如四川省质监局就曾回应称是推荐标准,川菜需要适应市场需求,保留当地特色。至于一家餐馆制作出味道偏离常规的回锅肉,那也只是市场行为,政府部门不会横加干预。

湘菜标准审定会

1、走出去必须靠统一标准?

  制定者的初衷看上去都是好的,为了让地方特色的菜品,成为全国流行的菜肴,迅速占领市场,形成整体品牌效应。

  但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海林说得好,地域性就是中国餐饮文化一个非常明显的特色,由于各个地方的口味不同,餐饮习惯也不同,想让一个口味适应全中国是不可能的事情。

  比如川菜,尽管麻辣的味道让很多人感觉很酸爽,但在口味清淡的广东,就不太容易赢得老广人的心。因此,就不必去追求这个效果,动不动就提走出去,更不要将中餐都标准化。中国的烹饪是一种艺术,就是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是都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那就失去中餐的魅力了。

  尽管连锁化的中餐都在努力做到标准化生产,并试图去学习西方的运作方式,纵向来看,这种标准化是局部的,不妨碍整个市场的多样化。不要因为一家企业的成功,就想让所有企业向其看齐。


烹饪机器人能代替大厨吗

2、标准怎样落实?

  红餐网记者细数了一下这些标准的制定方,有些是协会牵头,有些是商务部门为主,也有些以质监部门出面。

  西安的这5个标准就是西安市质监局来制定的,如果把这些标准当成以后开饭馆的硬性规定,辣椒炒肉中辣椒与肉的比例,怎样来抽检?我们不怀疑相关部门的抽检能力,只是花那么大精力去确定一下辣椒和肉的比例,是不是真的有必要?这是地方的标准,餐馆走出西安走出陕西,到了河南,这个标准还能不能被当做执法依据?

  再假设,这些标准都是指导性的,或者推荐性的,如四川质监局说的那样,即使回锅肉味道偏离常规,也不会横加干预,那么,费尽心思制定出标准还花时间征求意见,意义到底在哪儿?为了传承的话,中餐几千年来的师傅徒弟关系,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

  红餐网记者与多位大厨交流,他们给出的说法是,各人都有自己的做菜习惯,所依据的标准主要是师傅所授加上自己创新,官方给于的这些标准都是最基本的,业内人都知道,自己并不会采用。


丰富美味的中餐宴席

3、有了标准质量就能统一吗?

  在西安方面制定羊肉泡馍标准时,“是希望改变西安小吃过去一直靠大厨掌勺控质量的传统,共同呵护西安小吃的名誉,用质量赢得市场。”

  中餐从业者都知道,中餐这门艺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掌握。中餐的味道,跟食材、火候、调味品,甚至厨师的心情都有直接关系。我们也经常听说,同样的菜谱,同样的食材,不同的人来做,味道就会不一样。餐饮老板真的不要以为有了标准,自己也能做出美味来。

  中餐就有这样的魔力,这也是中餐的魅力所在。西餐依赖于机器和钟表,中餐依赖于厨师的技艺。

  当然,我们也看到不少餐厅,将菜品的标准化做的非常好,一份菜多少食材多少调料都严格规定,看似谁都可以做得出来,甚至机器人也可以。但这样的标准化食品,还集中在快餐领域,以果脯为主要目的。今年国宴那么被关注,也没见过哪个元首用预包装的食材做菜来招待来访的贵宾。

  不被大厨绑架的秘诀有很多,靠一个标准太单薄。


赢得市场的,不只是标准

  每个地方的特色小吃,都是在大众消费口味实、习惯基础上长期摸索、实践,逐渐得到认可的结果。它能不能走出去,主要看能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与是否有标准的相关性,真的不太大。

  即使如统一了标准的沙县小吃,也是因为其口味通吃南北,才得以开遍全国,否则再好的标准也只是空吆喝。

  扬州炒饭也好,川味炒菜也罢,抑或羊肉泡馍、肉夹馍,各家的风味不尽相同,甚至还有自己秘而不宣的独特配方。标准无法为市场开路,特色小吃到底受不受欢迎,还是将评判、选择的权利交给消费者好。某些部门,能把食品安全先搞好,就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