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宗教信仰的人就不会有心理问题吗?

 心理咨询师拉拉 2020-09-10

常见的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还有其它各种神秘的宗教,信徒的范围很广泛,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可以选择一种宗教进行信仰。

无论是哪种宗教,本质上都是在倡导人们进行自我修炼,善待他人,善待世界。这是一种很美很好的理想,当人到达一定境界的时候,的确会自发地,表里如一地践行,这种践行不仅带给当事人美好的感觉,也会带给别人美好的感觉。

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方面,宗教作为高层次的道德和思想境界,可以给人带来良好的心境;另外一方面,宗教也是一种高要求和高规则,当人们无法达到这种高要求和高规则的时候就会产生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会带来无能感,无能感又会导致愤怒。如果不懂得处理这些情绪,只是一味压抑和克制,强迫自己去做一些违背内心的事情,那不仅不会带来解脱,反而会带来更深一层的精神痛苦,特别是如果做了违背内心的事情又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那种痛苦更会加倍。

比如,宗教要求我们友善对待别人,但是有些人我们内心就是很讨厌,这个时候如果强迫自己去友善对待讨厌的人,那就会让我们压抑自己,我们就会痛苦。如果友善对待讨厌的人之后,讨厌的人并没有给予我们友善的回报,甚至还报以恶意,那么我们的痛苦就会翻倍。

以上是对外的一方面,还有对内的一方面。

有些宗教,比如佛教有很多方便法门,那些方便法门其实是一种修炼的方法,比如静坐,有人就是无法做到静坐,当他无法安静下来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躁情绪,而他又不允许自己焦躁,于是这种焦躁而又不允许焦躁的状态就会让焦躁更严重。再比如内观,有人观到了自己的黑暗面但无法接受,也会产生焦虑抑郁。佛教告诉我们要放下,但我们就是无法放下,这种执着于一定要“放下”也会让我们痛苦。如果你说,佛教说要我们放下“放下”,那人们又会开始困惑:放下“放下”又是什么意思?

以上说的是教徒,还有些神职人员也存在心理问题。前段时间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聚焦》,揭露的就是美国波士顿天主教中的神父性侵儿童的案件,教区还为那些神父们配备心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经过三十年的研究发现,很多神父的性心理年龄停留在十几岁的水平。

最近还看完了六祖惠能的传记,当年五祖将衣钵传给惠能,很多佛教弟子不服气,追杀了惠能很多年。佛教提倡慈悲,无欲无求,但很多佛门弟子的凶残狠毒超乎常人,这也是心理失衡的一种表现。

宗教很好,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通过宗教来解决心理问题。

有宗教信仰的人也照样可能会存在心理问题。

宗教信仰是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你可以不需要信服宗教的三观,但你需要有自己的三观,也即是需要有自己的信仰,寻找和坚定自己的三观和信仰,会让你活得踏实而又淡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