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己欲立而立人|《论语》没有那么难

 欢丸妈妈陈霜 2020-09-10


你好。欢迎来到欢丸妈妈,我是陈霜。

今天我们来读论语第六篇《雍也篇》的最后两章。

▲子曰:长按图片,可转发至朋友圈

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大家已经是长久地缺乏它了。”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是孔子,也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中就是折中,无过无不及,庸就是平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四书”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其中的《中庸》,就使用了这么一个名字。

至:到达了极点、程度最高的。

鲜:xiǎn,少。

这里我们重点讲一下字。久字在大象字卡的青部,家长和小朋友们可以找出来看一下。

久是一个象形字。字形像一个人侧躺着,在做艾灸的样子。本来的意思就是艾灸。艾灸是中医的一种医疗方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药物来烧灼、熏烤人身体上的穴位。这个灸字现在一般写成下面加了一个火的灸,而没有火字的灸,借用表示时间长,长久。

这一章提到了一个重要的道德观念,就是中庸。这也是《论语》中唯一一次提到中庸的。中庸从字面上来讲,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道德。那为什么孔子又说,这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呢?你可能知道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这个成语也是出自《论语》,我们后面会讲到。意思就是事情做得过头,和事情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而做到不偏不倚刚刚好,才是最难的。

▲子曰:长按图片,可查看合集

子贡说:“假如有这么一个人,他能够广泛地给人民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的很好,怎么样呢?可以说得上是仁义了吗?”孔子说:“这哪里止于仁道呢!简直是圣德了!尧舜这样的贤明君主都难以做到呢!仁德是什么呢?自己想要立身,便也让别人得以立身,自己想要事事行得通,便同事让别人也能够事事行得通。就眼下的事情作为例子,然后一步一步去做,就可以说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博施:普遍施与,多多给予。

济众:救助众人。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何事于仁:何止于仁。

圣: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

病:担忧。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取譬:打比方,寻取比喻。

方:属类。

这一章里面有个名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小朋友们一定要把这句话记住。子贡把仁德看得太高不可攀了,按照他的标准,不但已经达到了仁,而且已经超仁入圣了。于是孔子告诉他,可以从身边的事情着手,能近取譬,你觉得好的事情,也帮助别人做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从身边的事情一步一步去做,就可以达到仁了。这基本上还是在个人修养的层面,而子贡所说的,已经超越了个人修养,而是要施惠于民、兼济天下了,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至少就是像尧舜一样贤明的君主了。

今天我们读了《论语》雍也篇的第二十九章

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三十章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还学了一个长久的久字,谢谢你的留言和转发,我们下次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