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少年之二 | 王守安

 紫雨轩书院2017 2020-09-10

   记叙
我的少年
回忆二:纬五路第一小学的两年

作者  王守安

回忆二:纬五路第一小学的两年

初到纬五路第一小学,我分在了二一班。班主任是一位姓张的年轻女老师,长得很漂亮,两条黑辫子打着蝴蝶结,夏秋天常穿半截袖白衬衣配蓝裙子,平时对学生管理很严,班上同学都很有些惧怕她。后来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事,这是继书院街我蒙受房东冤屈遭父亲毒打之后,又发生的一件让我毕生难忘、倍感屈辱、继而奋发读书的事,它也让我彻底改变了对这位老师的看法。

纬五路一小位于郑州金水区,由于离省直机关近,很多干部子弟在这里就读。当时我所在的二一班有48名同学,干部子弟占一大半,他们穿戴比较好,衣服多是买的,在班里常常相互比谁的家长官大,家长官越大的,孩子优越感越强。我是工人子弟,又来自农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衣服全是母亲做的,显得土气,常被那些干部子弟欺负、嘲笑和戏弄。有时实在忍无可忍去告诉老师,老师也含含糊糊、带理不理。

一天下午上手工劳动课,老师发给每人一张画着曲线的硬纸背儿,要求用发给每人的小剪刀、小刀和浆糊独立完成一间小房子和一棵小树的制作。手工劳动完成后,大家把工具和作品一起交给了老师。第二天上午第一节课,老师气势汹汹地在班上说昨天有人少交了一把小剪刀,让自动坦白。我的女同桌当即吓哭了,说是她没交,因为她的剪刀做完功课后不知谁拿走了。老师当即就搜了我的书包,什么也没搜到,就要我下午从家里把小剪刀拿来,否则就要处分我。我当即辩解说我没拿。老师根本不听,并要我离开课堂回去拿剪刀。

中午我回到家里,因怕家长生气,也未敢告诉父母。就把母亲裁剪衣服的剪刀拿到了学校。老师一看说不是这一把。我难为哭了。因为我实在是没拿呀!正在这时,在家里悄悄观察到我情绪不对劲的母亲赶来了,当即和班主任大吵一场,并要拉她去找校长。班主任理屈词穷死活不去。这件事后来惊动了教导处,教导主任发动我们全班同学在全班搜查寻找,最后还是在我的同桌书包里的图画课本里发现了夹着的小剪刀。由于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最后在校长的过问下,才以张老师和我的同桌及其在省直当科长的家长道歉而画上句号,张老师也因此衣貌取人和工作经验不足被调离了班主任岗位,到其他班级做课任老师。

但这件事也从另一角度激发了我的学习精神。我们穷人的孩子怎么啦?你们不就是有钱吗?咱学习上比比看!1957年的“六一”儿童节,在河南饭店隔壁的河南影院,我登台戴上了红领巾,领取了了三好学生奖状。当我戴着红领巾、拿着奖状回到家里,母亲把我紧紧抱在怀里,泪水打湿了我的额头。这次母亲给我的奖励,就是上街撕了两块布,给我做了一套少先队队服:一件白衬衣、一条蓝裤子。

也就从哪开始,我的学习成绩一发而不可收,在班里一直是前三名。当时全年级的前三名也都在我们班。能和我抗衡的也就是两名漂亮女生,一位是中队长叫赵明,一位是班长叫赵金茹,我是副班长、中队委员。赵明也是干部子女,但从不仗势欺人;赵金茹也是我们省建筑安装公司的子女,家也在省建家属院,我们常一起上下学。我们三个在班上学习成绩交替领先,是后来的女班主任、满头银发的华老师几乎挂在嘴上表扬的“好学生”。

1958年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放暑假前在河南影院开总结会,我们班主任华老师是模范教师,我们班前三名都是“优秀少先队员”,校长书记专门给我们颁发奖状并在主席台合影留念,还坐在一起观看了电影《上甘岭》。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