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闻香悟道,解脱知见香

 云南静一号普洱 2020-09-10

        六祖总言:法无顿渐,人无愚智。因有障碍即是愚人,愚人悟了即是智者。

        即通过闻香来进行内心的反省和忏悔,来获得品德的净化和升华。这种净化达到的五境界,为: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

微信图片_20200115105009.jpg

        初闻香者,常有分别心,不得闻香法门。如人处于雾中,迷茫不见五指。也不见会得内心安宁。

        闻香时,该打开身心。不必强求闻到种种,不必强求看到种种,只管息去种种妄念,反观自己内心,若内外清凉,直达念念向善。心中没有人非我是、他恶我善、嫉贤妒能之类的心理,没有贪念嗔忿的念头,没有劫掠杀害的想法,那么,他能在品香中获得的第一层境界就是“戒香”。

        再回过神来,闻一丝幽香,是自然也好,目睹了种种善、恶现象,内心不会六神无主,能够坚定修持的信念,那么,他就在品香中获得的第二层境界就是“定香”。

微信图片_20200115105018.jpg

        一支香里,外熏作药,能扶正祛邪;内熏作光,可身心明彻。时常反省自己的“真如自性”不做有违本性的事情;虽然践行种种善事,但又不执着于沉迷其中: 敬重长辈,体恤晚辈,怜悯孤苦,救济贫穷,那么,他在品香中获得的第三层境界就是“慧香”。

        一个人能够从凡尘俗事中解脱出来,超越对善恶的偏执,对任何事都能看得开放得下,身心自在,无所挂碍,那么,他在品香中获得的第四层境界就是“解脱香”。

        一个人能够广学多闻,在见识的增长中认识自己的本心,通达佛法明示的觉悟之路,不妄自划分亲疏人我,待人接物一律谦虚和善,从最初萌发求法向道的心愿,到最终顿悟修成正果,“真如自性” 都坚守如初。那么,他在品香中获得的第五层境界就是“解脱知见香”。

        生一恶念,心即蒙一层灰。生一善念,心即多一缕光。

        素,去繁从简,拔开种种利欲争夺,少私寡欲,莫过贪求,于纷繁世间留一份“素心”。

        “唯人常自我作贱。自然里万物尚懂得好生、冬藏之理,而人常逆行自然之道”。

        素,返璞归真,顺从自然之道,取自然之正气,以养正心。

微信图片_20200115105020.jpg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素心者,知止于至善,行立坐卧不急不慢,德充于心,众人见之而喜。

        品香如品茶。一杯茶里,有地域、有气候、有制茶人的心、有泡茶人的气息,因缘和合而成。制香时,人的那一念头,或是一款产品的命名,皆能让人品出它的生命——香魂。它散发的气息,仿如人的身上所发出的气息,有急躁、有平静、有沉稳、有善、有恶......如此种种,莫不是先发于念头。一善念生,百恶悉除。

        人奉一善念,念念从善,即生无限智慧,眼前光明一片。

        人,当有一素心,发一善念,行走于世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懂了香,先懂了自己。痴人时常说梦,梦里常见种种。君见之一笑足矣,当闲处,烧水泡茶,忘记世事;随香飘处,或天或地,或彩或素。“五蕴悉从生,万法由心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