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绍的家族史(一):爷爷是刘秀的县令,孙子却成为大汉司空

 四地闲夫 2020-09-10

(图说三国·诸侯·袁绍篇·第55期 文/东方夜未眠 图/东方夜未眠 )

袁绍的家族史(一):爷爷是刘秀的县令,孙子却成为大汉司空

话说,我们在汉末时代,一谈及道袁绍这位枭雄,就不得不提汝南袁氏这个大家族,因为这个家族在那个时代宛如现在的超级巨星,士林之中的豪族,顶着一个巨大的荣耀——四世三公。

四世三公是什么意思?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三公是指什么,在西汉王朝时代,三公是执掌朝政的大臣分别指代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东汉职位发生了变化,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虽然说法各异,但是都表示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

四世三公毫无疑问指世代官居高位,而且都做到了司徒、司空等。这样的社会背景,就知道当时的汝南袁氏究竟有多厉害呢?

在汉末没有经传传承的士族,终究是二流家族。而汝南袁氏发家开始于先祖袁良,学习了《孟氏易》,这本孟氏《易经》成为家族的传家宝。而且袁良本人也是当官的,前期在汉平帝刘衎下面当太子舍人,后期在光武帝刘秀麾下担任了成武县令。

袁绍的家族史(一):爷爷是刘秀的县令,孙子却成为大汉司空

因为有这个基础,于是乎袁氏开始慢慢的发展起来。

袁良的儿子或许不怎么出名,但是其有个厉害的孙子,叫袁安。袁安自少承袭家学,研习《孟氏易》,为人很庄重、有威信,开始在州郡之中出名。汉朝士族想当官,或者加入官僚阶级,必须获得举荐才行。

察举制是汉朝最重要的人才选用制度。汉文帝时要求举贤良方正,汉武帝时要求举孝廉,这都是察举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一般情况下,都以“德行”为先,在学问上则以“儒学”为主。

袁绍的家族史(一):爷爷是刘秀的县令,孙子却成为大汉司空

袁安儒学这个条件是满足的,德行也不错,家境贫穷,在下雪天,宁愿躲在家里瑟瑟发抖,也不愿意去打扰亲戚,被洛阳令举为孝廉,从此踏上了官途。

袁安凭借自己的才学以及德行,在官场上可以说平步青云,官运亨通。加上他御下极严,当官清明,断狱公平,深得皇帝陛下的厚爱,一步一步的成为大官,终于在汉章帝时期,担任了司空,成为汝南袁氏第一位三公人物。

袁绍的家族史(一):爷爷是刘秀的县令,孙子却成为大汉司空

东汉王朝有个重大的弊端,那就是继位的皇帝往往年龄太小,容易导致太后临朝,外戚掌权。

汉章帝刘炟驾崩,年仅33岁,年幼的刘肇即位,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一般掌权得势,最普遍的做法就是把朝廷最重要的位置,统统都换成自己的人。

比如内朝的尚书令、中常侍,比如禁军的虎贲中郎将,这都是关键岗位。

袁绍的家族史(一):爷爷是刘秀的县令,孙子却成为大汉司空

窦太后把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弟弟窦景、窦环均任中常侍,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这样,窦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围的显要地位,从而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中枢。

窦太后将政权统于自己一人之手,独断专横,强予决策。窦氏兄弟更是为所欲为,跋扈恣肆、惹得民怨沸腾,袁安却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

袁绍的家族史(一):爷爷是刘秀的县令,孙子却成为大汉司空

但袁安人品实在好,品行高尚,窦氏也拿他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怒骂他,甚至威胁他,就是不敢杀害他。

永元四年(92年),连天子到大臣都依仗袁安因病去世了,数月后,窦氏垮台,汉和帝开始亲政。

预知后事,请听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太平御览》《华阳国志》《晋书》《魏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