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是一个脾气坏的人,除了跟爸妈”【第121问】

 与天为徒ytwt 2020-09-10

《与天为徒,心理篇,归属感》

第121问:天宇,我面对父母的时候,总是控制不住脾气,每次发完脾气之后又特别后悔,该怎么办呢?

好问题,非常感同身受啊。

我们总是以为,父母之爱是天赐,是本能,可以完全随心的处理,却不知,与父母的关系,其实堪称与生俱来的最大课题,就像成人礼一般,能与父母形成健康良性的关系时,才是真正人格成熟了,才能游刃有余的面对任何人。

往   事

我曾有一段时间,跟你的感受完全相同,大概是高中时候吧,记不太清了。

那段时间,我纠结在自己内心的矛盾中,痛苦不堪,无力自拔。我的问题有点特殊性,让我纠结烦恼的既不是学校的课程,也不是隔壁班女同学,而是一些终极问题,比如“人为什么活着”,“生活有什么意义”“我是谁”……诸如此类,那时候刚学会思考,又想不明白,于是像个中了病毒的电脑,自己卡死了自己。

这种内心困境是一种巨大的内耗,上学时还好,每天回家,基本累的连饭都吃不动,扔下书包倒头便睡,睡到八九点再起来吃点东西做作业。而到了假期,时间一空下来,问题就来了,我基本把自己的痛苦和坏脾气,都撒在了我妈身上。

你说你发完脾气会后悔?是啊,当然后悔,我也后悔,好不容易才劝说自己,不要后半生一直后悔。

印象很深的一个场景是,当时我妈单位倡导办公自动化,要学习使用office软件,我琢磨电脑多年,我妈自然兴高采烈过来问我,然而,就简简单单的怎么使用Word这点事,我就能毫无理由的大发脾气,直接斥责我妈“太笨了!什么都不会!”……这一段我本能上已经不愿去回忆了,自己彻底的禽兽不如。

我妈脾气修养都非常好,从来不曾跟我互相吵,但我还是能清晰的记得,当时她本来是带着自豪来找我的“我儿子电脑可棒了!办公软件这点事不算事!”但被我没头没脑的凶了之后,眼神中难掩暗淡和失落的表情,“算了,我不问你了,我问我们单位年轻同事吧。”

事情过去十七八年了吧,现在想起来,还是扎心啊。

惯   犯

很多年后,我看到了一个词,完美的解释了我当时的丑恶嘴脸——恃爱行凶。

在一个安全关系中,可以充分容纳我们的负面情绪,而如果在外面随便暴露自己的负面情绪,就会面临不可预知的后果,社会上,谁会把你当成孩子一样惯着你?!我们知道,爱我们的人,是不会因为我们发了脾气,而离开我们的,所以,就开始肆无忌惮的暴露真实的自己。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人性如此。

很遗憾的是,那段日子,我真的就是很纠结很痛苦的,不是因为任何人,只是因为自己,因为搞不定自己,而误伤到身边的人,就像个不断旋转的大柠檬,谁离我近,就溅到一身酸涩。

所以,我们会发现,跟父母关系紧张的时期,多数都是我们生活中面临困境的时刻。比如毕业刚入职,迁徙到另一个城市打拼,或者对新生儿疲于奔命。在外面的社会身份中,我们需要戴上面具,扮演一个伪装的身份,而回到家,要再加一层面具,装作让父母放心的样子,那么,毫无喘息的生活中,真实的自己到底放在什么时候呢?只能在梦中吗?

你一定体会过,连续保持情绪稳定是多么令人疲惫,抑制或伪装情绪,都是一件非常消耗精力的事。

以上这样,自顾不暇的情况,偶尔发发脾气,还是可以理解,甚至被谅解的。

但别忘了,情绪是有惯性的,有些伤口,是难以愈合的。

在你人生低谷,很困难的时期,你的亲人,家人,亲密的人,可以为你共同分担一些负面情绪,共同度过难关,这是可以的。但你稍不留神,就会让这种恶劣情绪的惯性继续主导你——生活早就没问题了,但你还是不会反思,学不会跟父母好好说话,这就错大了。

有多少小说,电影,电视,身边生活中的故事都是这样:在艰难时期,家庭关系恶化,但好转之后,也一直堵着一口气,或者明明心里后悔,但就是不肯主动修复这段关系。

亲情面前,很多人都是惯犯,一错再错,不肯回头。

出   口

后来,我趟过了所有坑,才走出了那段泥泞。

高中之后,我通过不停的思考,自己解开了内心的矛盾,反省自己,悔不当初。于是,从离开故乡外地求学开始,我开始每周给我妈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情况,也说很多自己的思考,这种家书,大学四年,上海五年,海南两年,进行了11年有余,直写到我的Yahoo邮箱被取缔……将近600封信,一封也没留下,但也没什么可惜的,当时我妈看到了,放心了,就够了。

而现在我身在欧洲,之所以不再写了,倒不是因为邮箱的缘故,而是我妈60了,一周一封电子邮件已经切切实实的成为了一种繁重的负担,她打字慢,还在用五笔字型,以前几百字的信,往往要敲一个小时,于是现在改为打电话了。

所以啊,犯了错不要紧,我们得为曾经那个熊孩子买单啊。

根本上,这件事,还是在于,我们能不能搞定自己的负面情绪,关于如何管理驾驭情绪,我曾经从各个角度写了不止一周的内容,总结起来无非是:要么向内,自己用内心力量消化掉,要么向外,找合适的方式发泄出去,既是——建立自己的情绪处理机制熟练掌握之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生理上,我们饿了知道吃,脏了知道去洗澡,寂寞了知道摇一摇……都活了这么久,也不是新手了,该学着熟练应对自己的情绪了。

不允许任何负面情绪存在的家庭,一定是不健康的,当你还没能对负面情绪应对自如的时候,父母可以为你承担一些,就像小时候你蹒跚学步的时候,他们会搀扶你一样,但谁也不可能永远依赖他人,才能平衡自己的情绪。自己多找一些方式,在成长中,逐渐练习着应对自己的情绪吧,别让家人,成为你负面情绪的唯一出口。

我相信,有那么一天:我们会成为更好地自己,会成为父母的依靠,成为值得爱的人。——还是梭罗,仍是《瓦尔登湖》,我是有多喜欢这本书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