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暴力最容易毁掉孩子的一生

 周冲的影像声色 2021-12-09

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蒙台梭利




无数的中国家长,都会不约而同地为一个问题烦恼:孩子犯错,究竟该如何教育?

从祖宗辈田野里流传下来的,最野蛮也最有效的方法,无非就是一个字:

孩子不写作业?打。

孩子考试不及格?打。

孩子偷钱去买东西?打。

孩子哭闹不肯上学?打。

一个巴掌,一根皮带,乃至一柄衣架,都能成为让孩子瑟瑟发抖乖乖屈服的存在。

而这些自鸣得意认为自己管教得好的家长,最令人感到可悲。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过只是家长为了给自己宣泄暴力倾向而找的借口。

在MOOC《儿童早期教育》的课程中曾提到:

12-18个月的孩子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觉得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开始难以控制自己的欲望。

这是人本性中最纯朴也最真实的欲望,所以一旦他们想要任何感兴趣的东西,会想要立刻得到。

到孩子2-3岁时,他们已试图收敛自己的欲望,但仍然需要大人的支持和帮助。

然而,大人们几乎从来不会去考虑“孩子们想要什么”,而是“孩子们应该做什么”。

孩子的问题,几乎可以说都是家长的问题。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而他们生活的环境熏陶、接触的人、事,都会一点点改变他们的思想轨迹。

教育界的权威专家指出,贫穷的教育不一定会令一个孩子一生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造就一个问题儿童。

只是部分家长不肯去直面自己的问题,而选择将怒火倾泻在无辜的孩子们的身上。

生活的压力、暴躁,全部都是他们对孩子使用暴力的借口。

暴力手段最容易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


在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思想极易造成扭曲,导致叛逆、易怒、敏感,凡事只想用暴力解决。

而他们所生的孩子,将成为下一个暴力的牺牲品。

这一切悲剧的酿成,可能仅仅只是因为你的一个冲动的巴掌。

正如蒙台梭利所言: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当孩子犯错时,每个家长都应该明白,你要做的不是大打出手亦或是破口大骂,而是思考——

孩子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不是孩子的需求你没有注意到,或是冷落了孩子,而他只是单纯想引起你的关注?

当孩子确实做错事情的时候,你更不应该第一反应拿起棍子,而是应该好好地与孩子交流沟通。

皮肉教育固然有效,但长期下来只会适得其反。

孩子们会因为恐惧而不敢再犯错,但他们只会因此懂得“这样子是错的”,却不会懂得“什么样是对的”。

合格的家长所应做的,就是给孩子留出足够思考和反省的空间。

尽管看着孩子犯错而不立即纠正会让人心痒难耐,但当孩子自己领悟到“这样子是不对的”的时候,他们所收获的将远超过十来次的啰嗦说教。

坏脾气与暴力是破坏亲子关系最强的杀伤性武器。

当家长易怒暴躁时,孩子会因为恐惧而不敢敞开心扉,不敢亲近,时刻担惊受怕,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愿意亲近信赖,可想而知长久以后孩子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父母的脾气越大,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强。

这种反抗的冲动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越积越多,最终一次性爆发出来。


家长的思想教总喜欢陷入一种惯性:既然我讲不听,那我就吼。吼也不听,就骂。骂也不改,便直接上拳头。

无知的家长并不知道,自己一开始的教育方向早已开始向反而行。打骂的力度越大,情况就越糟糕。

人成长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经历犯错、思考、改正,我们不应该剥夺孩子们享受成长的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在避免暴力的情况下正确的教育孩子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改掉自身的坏脾气。

孩子们的内心都是空白的,每次的辱骂与暴力就像用往孩子的内心里丢垃圾。

孩子们不应该成为我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比起打骂,更应该坐下来与孩子好好沟通。

只有孩子将内心的垃圾全部掏出来,才能毫无顾虑的去聆听家长的教诲与劝导。

例如,当孩子没写完作业便开始娱乐活动时,家长们不应该立刻火气上头,对着孩子大喊大叫:

“为什么你的作业还没写好?!除了玩你还知道什么?”

久而久之,孩子将会对做作业这件事情无比抗拒,摆出一张臭脸或是随意应付,连带着也降低了学的热情,影响学业。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心平气和的对孩子说:

“为什么还不做作业呀?如果你赶紧完成的话爸爸妈妈会很开心”,诸如此类的话。

我相信,每个孩子在面对自己父母的笑脸时,都不会摆出抗拒的神色。

当“你必须去做”变为“我希望你做”的时候,孩子的倾向性将会有显著的改变,孩子更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适当的给一些甜头,或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将愤怒发泄到孩子身上,是做出改变不可或缺的一步。


教育中的“以情理教育”,比大发雷霆效果好的多。

让家中充满感情和沟通,而不是充满暴力和训斥。

父母改善自己的脾气,不仅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更是为了改变自己。




其次,还要学会直面自己的真实情绪,学会如何理性克制发泄与管理。

最小的浪花,积压久了,也会引起海啸。

人也如此,只有学会如何去直面与管理自我情绪,才能面对真实的自我。

一味地克制、压抑自我不是一个好方法。

当这些负面情绪一次性被爆发出来时,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因此,当你在工作或交际中遭遇不快时,要学会理性的去调整。

这些负面情绪是因为你的自我管理不当,与孩子无关,不应该在孩子身上寻找发泄口。

你可以静心沉思,或是将所有的不快写出来,与家人倾诉。

比起打骂孩子与砸损物品,这些显然是更加高效理智的方法。

为了自己,为了孩子,更应该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情绪,及时疏导。


有个优秀的母亲,即时生活中有多少不快,她也绝不会对着孩子发脾气。

因为她懂得如何自我调节与思考。

当一个人愤怒悲伤时,你所做的不应该是更正他的错误,而应该给他一个有力的拥抱,倾听并肯定他的感受。

对孩子也是如此,当孩子难过、受到委屈时,家长们不应该对孩子说“你错在哪里”而是应该用理解与关怀去包容孩子。

只要心中有爱,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当孩子对你发怒时,也千万别第一时间动怒。

你可以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但你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何为“尊重”。

你可以让孩子的脾气打在棉花上,父母心中无怒火,孩子的脾气就发不起来。

例如,当孩子不顾其他人还未吃饭自己先动筷子时,你可以故意冷落他一阵子;

当孩子围着你大吵大闹时,你默不作声,孩子在一段时间后便会逐渐消停下来,开始产生心虚感与愧疚。

这个时候你再乘虚而入,用平稳的口吻与孩子沟通,事半功倍,孩子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表现将会超出你的想象。

当然,温和地与孩子沟通并不等于完全纵容孩子。

当孩子恃宠而骄时,家长们也应该摆出严厉的姿态,树立威严。

但是,暴力手段往往是最不可取的极端手段。

教育学认为,暴力手段的确可以遏制部分问题行为,但也将在孩子的内心埋下深深的阴影。

这份阴影可能将会陪伴孩子长大,恋爱,乃至生育后代。

因此,为了孩子健康的心态,每个家长都应该拒绝暴力恐吓手段。

家暴,永远只有零和无数次。

别再用教育作为自己宣泄暴力的挡箭牌,别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霾。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对所有的坏脾气与暴力手段说:NO。




PS:
单篇稿费1000元征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