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德姝‖母亲的小菜园

 纪实纵横 2020-09-11

作者简介

      贺德姝,女,汉,内蒙古巴彦淖市临河人,大专学历,巴彦淖尔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临河区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内蒙古晨报》《巴彦淖尔日报》《黄河晚报》《临河区报》《河套艺术》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几十篇;绘画作品在巴彦淖尔市多次参展,作品《白莲香清》被巴彦淖尔市政协收藏,《清风》荣获全区首届书画、摄影大赛三等奖。喜欢写作、书法、绘画、摄影、旅行。

2018

纪实纵横

身边故事

母亲的小菜园

贺德姝

一到夏天,母亲的小菜园枝繁叶茂,各种蔬菜争先恐后地飞涨,开花、结果,真是满园绿色关不住,枝枝藤蔓上架来。小菜园一天一个样,长势喜人,有黄瓜、茄子、豆角、辣椒、西红柿等,尤以黄瓜、豆角、西红柿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又深得母亲的垂青。

母亲,八十多岁,身体还硬朗,她又是个闲不住的人,所以,侍弄小菜园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早晨、上午、半下午、傍晚一直忙在其中,除了看果实是否成熟之外,主要是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她这些宝贝蔬菜,真是“门前小菜园,一日进园能千回。”这充分体现了母亲爱菜园的程度之深。

在园里各种蔬菜刚开花时,她外甥几次打电话要接她过去小住几天,但她放不下她的菜园子,推脱说她要摘菜。那时菜还没结果实,她就舍不得走了。

 等到菜园里的蔬菜刚挂果时,母亲三天两头给我汇报一次,黄瓜今天摘了几条,生吃,调着吃都好吃,新鲜着呢;豆角摘了一大把,我给你留着,回来咱们烩着吃。听着母亲满含爱意的叙说,我心里暖暖的,感觉有母亲真好。同时,我眼前立刻浮现出她摘菜的情景:早晨,迎着初升的太阳,踏着晶莹的露水,来到清新的菜园子,用抚摸的方式摘下一个个豆角、黄瓜、西红柿。每摘一个果实,母亲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把那些可爱的小黄花、小白花碰掉,又怕拽坏藤蔓,遇到难摘处,她会小心的用剪刀剪下来。

  看着小竹篮装满绿油油、红彤彤的果实,她会带着欣赏满足感急切切地提回家,倒在饭桌上,给豆角抽茎、给黄瓜除刺(用布子抹小刺)、为西红柿去果把。黄瓜留下让我们腌咸菜,西红柿送给我们姊妹各家,留下豆角,自己坐在凳子上开始她一天的忙碌—晾豆角。她把豆角抽了茎,一个一个剪开叉,挂在长长的竹竿上,晾在凉房或车库里阴干。一根根竹竿挂满了嫩绿嫩绿的豆角,就像一条条绿蛇,又像长满绿脚的蜈蚣。它包含着母亲的辛劳和汗水,又凝聚着母亲浓浓的爱,这爱,满含对蔬菜的感激,对儿女的牵挂。母亲晾出的干豆角,既嫩又绿,炖上猪排骨和红公鸡,那是河套一绝,每年冬天能吃上色香味俱佳的猪排骨勾鸡烩干豆角,全是母亲的功劳。

母亲把她对儿女的爱凝聚在这小小的菜园,这菜园无农药,无化肥,更没有转基因,三无菜园。母亲每天早出晚归,享受着赏菜、摘菜、给儿女送菜的乐趣中。我们也在大饱眼福与口福的同时,首先要感激这小菜园,是它让母亲有事做,有成就感,它还连着母亲与儿女深深的爱。母爱就像这小菜园里的果实,饱满甘甜。

本期编辑 孙传海

投稿注意事项

      1.所投文章必须是没有在其他平台上发表过的原创作品。

      2.作品内容必须健康向上,必须充满正能量,不得涉及政治敏感话题,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别人隐私,不得抄袭别人作品。文责自负。

       3.本平台实施赞赏稿费制。文章获得的赞赏金额在20元以上(含)的,普通作者,将其60%作为稿费;签约作家,将其70%作为稿费;征文作品,按征文要求实施。文章获得的赞赏金额在20元以下的,没有稿费。所有稿费都将在文章发表一周以后以红包形式发放,稿费发放以后再获得的赞赏,将不再发放。

       4.给本平台发稿,必须发作者照片和作者简介,否则不予发表。为使文章图文并茂,请作者尽量多发几张与文章相关的照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