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牡丹作品】‖怀念家乡的“山泉水”

 纪实纵横 2020-09-11

作者简介

袁牡丹,1967年12月出生,乌拉特中旗乌加河人,乐观积极,热爱生活。

纪实随笔

怀念家乡的“山泉水”

袁牡丹

我的家乡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水泉村,这个小村庄背靠“德岭山”,古老而有名的“固查线”公路从村子中间直穿而过,前面是广袤的良田。这个小村庄之所以叫做“水泉村”,大概是因为在我小时候村子里有大大小小的“泉眼”六七处的缘由吧!这些“泉眼”一年四季都会流淌出清澈甘甜的泉水,不仅全村人畜的喝水问题都能解决,还能供应人们浇灌小菜园。

记得在我念小学的时候,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同学王五女家院子里的“泉子水缸”了。她家就住在山脚下,院子里有一眼长年向外流水的“泉眼”,上面接的一节涵管,挂着一个大铜瓢,咋看上去也像一个天然的“大水缸”。用水实在是忒方便了。这让住在村子中间的我很是羡慕不已。因为我家离泉水比较远,每天放学后都要费上好长的时间、好大的力气去挑水,那是当时最犯愁的事儿了。我还一直嚷嚷着要让爸妈搬家到泉水旁居住呢!当然那是儿时幼稚、单纯的想法了。

夏天,无论外面天气多么的酷暑难耐,而涵管里的“泉水”依然是那么的清凉甘甜,完全可以和现代的矿泉水相媲美。溢出来的泉水昼夜不停的流成了小溪,全村庄的人们都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开垦一个小菜园,用泉水轮流灌溉,每家每户的小菜园都长的郁郁葱葱。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能吃到自家的绿色蔬菜,简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冬天,无论外面是如何的天寒地冻,冰天雪地,而村子里的泉水却冒着丝丝“水汽”,从不封冻,溢出来的泉水却流向了村中的空地,形成一个晶莹剔透、宽阔平整的“天然滑冰场”。放学后,男孩子用自制的“冰车”在上面划冰,女孩则用石头凿出一个个的小洞,从下面取出新鲜、干净的冰块当作“雪糕”来吃,孩子们的脸冻红了,手冻肿了,但我们依然玩的废寝忘食,乐此不彼,直到大人们叫着回家吃饭才肯作罢。在这封冻的“泉水”里,不仅留下了孩子们爽朗的笑声和快乐的身影,而且也留下了孩子们对童年的美好记忆。

每次回到家乡,总要谈论起儿时的“山泉水”和现在的环境问题,每每让我感慨不已。尽管现在的自来水也是清澈甘甜,村子里也是绿水青山,但我依然怀念儿时那充满乐趣的“山泉水”。


编辑 孙传海


投稿注意事项

1.凡是给本平台推送的文章,必须是没有在其他平台上发表过的纪实文学原创作品,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可连载。

       2.作品内容不得涉及政治敏感话题,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侵犯个人隐私,不得涉及任何法律法规所禁止的内容。文责自负。

    3.本平台实施赞赏稿费制,没有赞赏就没有稿费。将作品获得赞赏金额的60%作为稿费。稿费将在文章发表一周之后以红包形式发给作者,发放稿费之后再获得的赞赏将不再发放。

    5.本平台如同网络刊物,为达到图文并茂的宣传效果,发稿时请把个人照片、作者简介和与文章相关照片发过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