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最大的科场案:一品大员因收受贿赂,调换考卷被斩

 青松he 2020-09-11

清朝年间,一个一品大员因为贪污了28两银子而被斩首,它就是与丁酉科场案、辛卯科场案并称为清朝三大科场舞弊案的戊午科场案。 6park.com

6park.com

1858年,两朝元老柏葰担任顺天府的乡试主考官。考生罗鸿祀才学浅薄,但又想考取功名。于是,他不惜花重金贿赂了柏葰的家人靳祥,请他帮忙暗中做手脚。随后,他又通过各种方式认识了同考官浦安,出银子收买柏葰和浦安,请求二人调换考卷。柏葰获得了银子的贿费,答应帮罗鸿祀。

柏葰阅卷时,将罗鸿祀的考卷订为副榜。可靳祥借整理考卷的机会,偷偷从正榜中取出一试卷和罗鸿祀的考卷对调,就这样罗鸿祀成了正榜。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小举动,害得一品大员没了小命。清朝规定,正榜的考卷要进行复审。相关官员在复审时发现罗鸿祀的卷子语句非常不通顺,而且八股文三百到七百个字中,他竟然写错了三百余个。官员觉得此事很蹊跷,但碍于柏葰的权势,不敢驳回,只是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御史孟传金。 6park.com

6park.com

另外,本次考试中另外一个中举者平龄,原本是一个京剧演员。清朝有规定,伶人从事的戏剧行业属于低贱行业,这类人是不能参加科考的,更别说中举了。平龄的卷子中,有不少地方被改动,而且朱卷和墨卷不一样,明显被人调换过。一时间,舆论哗然。孟传金是尽忠职守,把这些奇怪的事儿上报给了咸丰帝。 6park.com

6park.com

咸丰才刚登基不久,还没做出一番成绩,就爆出了丑闻,肯定要查清楚这事。再说,科举舞弊案可是大案。他立即派人拿来罗鸿祀的考卷,看后也觉得很蹊跷。慎重起见,他让罗鸿祀再考一次,让柏葰的老对手肃顺监考,结果考卷上的内容还是有很多错别字,语句不通顺。此时,真相已经大白。咸丰命刑部会同肃顺、载垣等大臣审理案件,平龄被提审后不久死在了狱中。 6park.com

6park.com

次年,靳祥知道事情败露后,畏罪自杀,柏葰按律当斩。咸丰念及柏葰对朝廷的贡献,有意从轻发落。但肃顺不想就这么放过除掉柏葰的机会,坚决表示科举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应该严格执法,朝廷大臣也没人愿意出手搭救。所以,柏葰、浦安、罗鸿祀等人被判死刑。行刑那天,肃顺先假情假意和柏葰寒暄了一下,然后神采飞扬地宣读圣旨,看着柏葰是如何被斩的。据悉,一品大员被斩,在清朝比较少见,柏葰是历史上因为科举而死最高官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