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戳:享道商城 居居观里会菩萨 张玉虎 从太原市区西南的晋源一带举首西望,就可以看到龙山的南北双峰。南峰阳坡上有两株参天巨树浓荫如冠分外醒目,那树下就是龙山道教石窟。龙山道教石窟因其在全国现存的道教石窟中规模最大和风格独特,是我市最具物质的景点之一。在方圆几十米的巨石峭崖上,参差排列着道窟8洞,其中唐窟2洞,元窟5洞,明窟1洞,每个洞中都有栩栩如生的雕象或塑象,向人们展示着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向人们讲述着优美瑰丽的宗教故事……可谓各有洞天。 石窟西侧则是始兴于唐代的昊天观遗址,元太宗六年(1234),号为披云子的道教传人宋德芳游历至此时,唐观已毁。他见这里树木繁茂,风水尤甚,是一处绝好道场,便筹资重建了昊天观并在原有两个石窟的基础上又重开了五个石窟,使这里成了一处规模颇大的道教圣地。昊天观中供奉的主神是玉皇大帝,全称是“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大帝”。元明之际,这里是道教全真派讲经传道炼丹修行的重要场所,香火极盛,名播华夏。可惜清代一场大火又使殿宇亭台毁于一旦,仅余西厢窑洞及数株古木守护一片废墟和数眼石窟。昊天观因环境清雅幽静,又称静居观,山下晋源及晋祠的老百姓们则昵称为居居观。 那天,我们几个人饱览了龙山石窟之后,乘兴又进了居居观,火燹之后的居居观,虽无雕梁画栋可供欣赏,虽无殿宇神象可供参拜,但那一派凄清,一派神秘,更勾起了游者的怀古之幽情,我们数人徜徉再三,久久不肯离去。正当我们流连太息之际,忽然从遗存的西厢窑洞中踅出来一位老叟,铺眉苫面地要查验我们的门票。我们是抄近路从半山腰斜刺里插上来的,哪有什么门票。可同行者中除我之外全是晋源人,一嘴丰满的河西土话比门票的“含金量”高多了,马上形成客大欺主之势,老者不但再不提门票之事,还要分外地讨好我们,“照顾”我们:“你们烧香呀不?我这里还有神象呢。”老者说着,用手指着他所住的窑洞。在龙山顶端,在昊天观里,一提神象,我马上来了精神,还以为老者保存着古观火灾后遗存的道教造象,说不定会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呢。我们几人欣然掀廉鱼贯而入,争欲先睹为快。不进门还好,一进门真叫人哭笑不得:他老人家不知从何方请来了一尊菩萨供在那里,前面还煞有介事地放着一个功德箱。 看着这位颇费苦心地在居居观里以菩萨的名义化缘的老者,不由的就想起了我们晋人之通病:不扬己长,却举己短。居居观里有“现成”的“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大帝”和道教传人宋德芳这样的“腕儿”他不拉出来“利用”,却大老远地从异教异地请来了菩萨! 这里有最具特质的古迹,也有最让人无奈的管理者。居居观有待进一步开发。 今日推介 在文君的诗歌深处,感动你的不是诗歌的奇异美丽,而是渗透在诗质里的朴素与风情。是一种异于它诗的民族性的很少刻意修饰的诗本真。她的文字里有一种对生活、生命的尊重,有一种近乎宗教崇拜似的神性。在她的思绪里,黄果树瀑布下的村庄、舞阳河的波光、侗乡风雨桥、雅拉雪山……一一显露真容。而我们阅读的灵魂也因为高原的热忱和高远而更加的澄澈明净。 |
|
来自: 享道 > 《驻馆作家:张玉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