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史笔记之十二:提起古代的钱,别再只会说金银!谈这些更有面子

 混沌评说 2020-09-11

    提到钱,大家都知道虽然不是万能,但离开它却万万不能!现代的我们当然知道钱是货币;古人虽然没有丰富的理论去论证货币在世界运行中的伟大意义,但却在发展中自然而然的发展出了多种货币形式;和一般人印象不同的是,银子作为货币普遍使用的时间其实相当短,大约明代才成为通用货币;而在此之前更长的岁月里,出现过多种多样的货币;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古代货币的那些事。

一、上古时代,最普遍的货币,大概是贝,所以凡是跟财货相关的事物,字里面都有一个贝字;这大约是起源于渔猎部族;也有用兽皮作为货币的情况,史料中也有国家用皮币行聘礼、婚礼的纳征,有时直接用鹿皮,这应该是游猎部族使用的多些。

二、进入农耕社会,普遍使用粟、帛作为货币。《诗经》中有“握粟出卜”“抱布贸丝”的说法。

三、进入到春秋战国时代,珠、玉、金、银、铜等都成为了货币,《管子》曾说“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币为下币”;其中刀币就是当时由青铜铸造的一种货币。

四、春秋时代,铜价本身是很贵的,很多日常货物相比之下价值只是铜币的零星。所以自周代到汉代,铜钱的使用并不是非常普遍;如汉代的史料中说当时想要买肉吃,需要“负粟而往,易肉而归”,由此可见一斑。

五、当时铜币都尚未普遍使用,那怎么价值更高的珠玉金银为何也成为和铜币并列的一种货币呢?这是因为珠玉金银的重量更小、价值更大,特别适合远途、交易价值大的场景。《管子》说“玉起于禺氏,金起于汝、汉,珠起于赤野。东西南北,距周七千八百里,水绝壤断,舟车不能通。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古托用其重”;又说“汤七年旱,禹五年水,汤以庄山之金,禹以历山之金铸币,而赎人之无粮卖子者”;购买大批粮食救灾民,金子的价值高、易携带的优点就表露无遗了,珠玉金银都是同样的道理。只是在后来发展中,珠玉逐渐被淘汰了,价值高的贸易用金子,价值低的贸易用铜钱。

六、古人虽然发展出了货币,但最初对于货币的意义却不甚明了;最初的铜钱各式各样的都有,甚至有些是民间自行铸造的,大小、形状、轻重、价值都不统一,显得比较混乱。齐国相对来说经济最发达,比较完整的货币制度,似乎就是起源于齐国。《管子》里面就有讲述货币货物相权的原理的篇章——《管子》虽然是假托齐国名相管仲之名所作,但应该是诞生自齐国无疑。

七、汉武帝时代,进行了一次影响深远的币制改革:将全国各种纷杂的各种铜币全部取缔,废除地方郡国铸币权限,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政府,并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铸币——全国推行五铢钱。

自此以后,历朝所铸的货币,都以“五铢”为文,就是上面都有五铢字样,而不会铸上其他文字;五铢钱始终是人民最为信赖的货币,直到唐代另铸开元通宝。

八、宋代开始,更换一个皇帝,就要把重新铸币,把皇帝年号标上去,造成货币形式不统一;明世宗更过分,不但铸造嘉靖年号的铜钱,还补铸前此历代未铸的年号。清代同样如此,更换一个皇帝就新铸造一种货币,造成不同时期的货币,其重量、含铜量、价值是不一样的,造成货币的混乱。当然了,后世收藏家就开心了——多了很多不同的铜钱式样。

九、纸币的前身是飞钱;《唐书》记载“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经轻装趋四方、 合券乃取之, 号飞钱”,这其实是汇兑,但纸币却从汇兑演化而来。《文献通考》记载“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而后由宋代官方发行,交子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质货币。

十、到了明清时代,人口、商业、交易量等都大大增加,想要铸造出完全够用的铜钱量,是非常难的。由此,银子逐步进入流通领域;后来明代开始以银的形式收取租税,银两逐渐成为通用货币。但明清两代有个非常有趣的区别:明代因为经常废铜钱和以银收租税的原因,民众多愿意收取银子;清代恰好相反,民众认为铜钱才是正宗货币,不太愿意使用银两,反而是政府多次发布文告促进银子的流通。

其实关于古代货币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限于篇幅,本文只是列举一些相对有意义和意思的片段分享给大家;如果大家对于历史感兴趣,可以点个关注,后续会持续总结更多历史的趣味细节,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