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裕民教授太原讲座!战胜癌症,就在明天!

 何裕民 2020-09-11

5月17日,第十二届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研讨会暨国际生命伦理与中国生命伦理培训在山西太原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由山西医科大学健康人文研究中心与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主办,《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和《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社协办,从中国传统文化理论(如儒释道、中医等)探讨慢性病治疗中的相关伦理问题。

何裕民教授受邀出席大会,开展主题为国际生命伦理与中医生命伦理的演讲,其中有很多观点值得我们借鉴,如肿瘤治疗须用治疗结果说话,动机“有利”,结局不一定“有益”。

据相关数据显示:无法手术没接受化放疗,100例中66例活过了3-5年。这里我要说一个案例,一位原先熟识的外地领导一年前电话紧急求我帮他救治老父亲。不久,一辆救护车停在门诊部门口,原来老父亲已耄耋之岁,因为癃闭(尿潴留)被确诊为晚期膀胱癌,当地不敢手术,送来上海。上海大医院收治准备就绪后,术前突发房颤,医师坚拒再行手术,建议出院。老人躺在担架上,插着导尿管等,十分憔悴,无法下床。因为无路可走,故孤注一掷,求中医药保守治疗,且家属已做好最坏打算;内服外敷兼治后不久,便拔去了导尿管,家属复诊时,老人已逐渐恢复,能下床走走。半年调理后,体质似乎比发病前更好,无特殊不适!

因此,在今天主流的认知行为价值链之外,还有值得重视的价值尺度,需要谦卑地去理解领会,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讲座预告

时间:5月17日(明天)下午14:00

地点:太原湖滨国际大酒店

精彩剧透

阅读精选

太会算计,有了肿瘤也难治

母亲节插花活动,感恩有你,美丽回放

冥想,最温柔的心灵处方

母亲节,与您花样相约

写给肿瘤患者的五大康复“心”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