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临床治愈后,又接连确诊3个瘤...

 何裕民 2020-09-11

有一位41岁的女性患者,15岁时诊断为骨肉瘤,截肢后辅以化疗,五年过去了,一切正常,仿佛所有苦难都已成过往。但是,在她23、40、4l岁时,她却又被发现出舌部肿瘤、甲状腺癌、乳腺癌。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同一患者发生2种或2种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医学上称之为多原发癌。

多原发癌在日常生活并不少见,国外的发病率为0.73%~11.70%,国内约2.67%,有的病人可能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故而,很多肿瘤患者也很担忧自己会祸不单行。那么,我们该如何自救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我们要了解它!

哪些器官容易发生多原发癌

多原发癌主要发生在组织类型相似的器官,多见于上呼吸道、上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成对器官。

为什么会出现多原发癌现象呢



1.环境因素

头颈部、上呼吸道、上消化道主要覆盖鳞状上皮,相似类型组织在相同致癌原 (槟郎、烟酒等) 的长期刺激下,细胞内部发生变异,该区域最终形成肿瘤,这就是“区域癌化” 理论。类似情况也可见于泌尿生殖系统、成对器官。

据估计,约17.8%的肿瘤与感染相关,如嗜肝病毒、HPV、幽门螺杆菌感染 。如,HPV是一种与多种肿瘤密切相关的DNA病毒,除增加宫颈癌、肛门癌、外阴癌、阴茎癌等发生风险外,尤其是HPV16、HPV18与鼻咽癌、食管癌、乳腺癌、卵巢癌等也密切相关。



2.基因因素

5%~10%的肿瘤出现在先天性肿瘤易患人群。合并妇科肿瘤的最常见肿瘤综合征有遗传性乳腺卵巢肿瘤综合征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肿瘤综合征,前者是抑癌基因BRCA1和BRCA2发生变异,导致卵巢或者乳腺相关肿瘤的发生;后者是由于5个错配修复基因,即MSH2、MSH6、MLH1、PMS1、PMS2中的1个或多个发生突变,不仅导致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的早发和多发,也增加卵巢癌、泌尿系肿瘤、胃癌、胆管肿瘤等的发生率。



3.衰老

年龄是肿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系统肿瘤发生率均明显增加;多原发癌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尤其是大于70岁的高龄人群。



4.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能够增加口腔、食管、结直肠、子宫内膜等部位肿瘤的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是肿瘤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特别是早发糖尿病人群。

合并代谢综合征胃癌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生率较未合并代谢综合征胃癌患者增加1.96倍,并且随着代谢综合征成分的增多而增加。



5.医源性因素

放化疗是肿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放疗、化疗联合治疗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率有可能进一步增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主要是削弱患者免疫功能,导致免疫监视功能低迷。



6.癌前病变和肿瘤

结直肠息肉、上皮化生、外阴黏膜白斑等为癌前病变,如果不能及时脱离致癌原,则进展为肿瘤的风险极大。多原发癌最常见的部位是结直肠,多是腺癌,这可能与息肉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肿瘤患者再发肿瘤风险较普通人群增加20%,肿瘤病史是多原发癌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



7.体内激素

女性生殖系统具有相同的胚胎来源,可作为单一形态功能单位,与乳腺一起同为雌激素作用靶器官,是多原发癌常见部位,可能是激素造成的区域效应所致。2O世纪80年代后,他莫昔芬广泛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对侧乳腺癌发生率的同时增加了子宫及卵巢等部位肿瘤的风险。

应该怎样预防多原发癌的发生

多原发癌多发生在首发癌治疗后前5年,应加强前5年,尤其是前3年的随访。头颈部、上呼吸道、上消化道及泌尿生殖系统是高发区域,随访时应有所侧重地查体,定期行内镜检查,成对器官一侧发生肿瘤,密切监测对侧或者首发癌手术时一并切除。

多原发癌患者具有潜在长期生存的可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根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建议更加积极的治疗和随访,发现可疑病变应立即活检,如多原发癌诊断成立,综合考虑后尽可能予以彻底切除。

如果不幸发生多原发癌

应该怎样治疗

(1) 首选手术切除,尽可能切除每一个肿瘤,必要时分期手术。

(2) 先处理恶性程度大、对患者威胁较大的肿瘤。

(3) 多学科联合治疗,优化治疗方案。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尽可能纠正风险因素,如代谢综合征、吸烟、饮酒等 。




巡诊信息


2020年7月14、15日,何裕民教授将在西安坐诊,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联系下方电话,预约看诊。

预约热线:029-87896212

18966822225(刘主任)

看诊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公园南路26号源盛堂中医医院(人人乐超市对面)

附近公交站台:1.东新城市花园  2.火炬路  3、公园南路中段

乘车路线:37路/157路/702路/208路/227路/242路/308路/700路/228路到东新城市花园下车;351路到火炬路下车;地铁线路:高铁站坐2号线到小寨转3号线乘坐到延兴门C口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