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讲平说2336期:获得提拔后该注意什么问题,曾国藩总结了“三不”的秘诀,就是不与、不终、不胜

 凯哥好心情f6v8 2020-09-11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336期#

几天陆续听到了几个好消息,毕业生当中陆陆续续有几位同学得到了提拔和重用。有人做了中层干部、部门的一把手,有人进了公司领导班子,还有人担任了公司的一把手,这都是很好的消息。那么一个人走上领导岗位之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微信上,有同学跟我探讨这个问题。确实我也想给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朋友讲讲这个问题。

我给大家带来一篇日记,这篇日记是曾国藩在咸丰十年六月十二写的。当时曾国藩也等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好消息。按照史料记载,从咸丰二年到咸丰十年,差不多前后九年多的时间当中,曾国藩带领湘军统兵打仗,一直是挂着虚衔,并没有实职。到了咸丰十年的四月份,传来一个好消息。朝廷任命曾国藩以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

这下厉害了,两江总督有职有权、位高权重。获得了这样的提拔之后,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曾国藩在自己的日记中进行了思考和总结,他是这样说的,“是日,思居高位之道,约有三端:一曰不与,二曰不终,三曰不胜。”

我觉得曾国藩有一个本事,就是能把一件复杂的事情讲得条理清晰、简明扼要,这一点让人特别佩服,而且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曾国藩认为获得提拔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之后,要认真地调整心态,努力做到三个“不”字,就是不与、不终、不胜。这三个词听起来有点云里雾里的,不太明白。接下来我们详细讲解一下。

第一种心态就是不与。谈到这一点的时候,曾国藩在日记当中引用了《论语》当中的一段话,“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这个“与”就是“天与地”的与字。但在这里发第四声的音,读“yù”。

关于“不与”这两个字怎么去理解?还真的有各种说法,大致上有三种:一是不相关,二是不干预,三是不强求。这三种说法都说得通,朱熹的观点“不与”二字指的是不相关,引申为不以权位为乐,不以权位谋私。从日记当中的语句来看,曾国藩要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身居高位了,不能动私心私欲,不能想着以权谋私、以权为乐,应该启动公心,多想想为大家服务,为老百姓办事,多想想把实惠好处都分享给大家。所以“不与”二字指的是公心,是分享心。

第二种心态是不终,这个终是终结的终。对于这两个字,曾国藩在日记中是这么解释的。古人所谓“日甚一日,而恐其不终,盖居高履危而能善其终者鲜矣”,这个话的意思就是位高权重的人能得善终的没有几个,类似的话他也跟曾国权说过,“古来成大功大名者,除千载一郭汾阳外,恒有多少风波,多少灾难,谈何容易!”。意思就是历史上除了郭子仪之外,那些位高权重、成就大事业的人,没有几个得善终的。所以在功名、富贵、权力面前,一定要心怀谨慎,多想想结局。“不终”两个字实际上指的是谨慎心和风险心。

第三种心态是不胜。讲到这两个字的时候,曾国藩做了一个比喻。一个身居管理岗位的人要时刻保持畏惧之心,担忧自己不能胜任职责。那种畏惧的心理就好比用腐朽的缰绳套着六匹马,拉一辆快跑的车。战战兢兢担忧之极,生怕车毁人亡。只有时时刻刻担心自己不胜任,担心自己做不好,才能真正地认认真真把这件事情做好。在这里,“不胜”它指的是畏惧心和反省心。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身居高位之后,他的内心深处会不知不觉产生三种不良倾向。一是骄傲自满,二是私心杂念,三是为所欲为。而用“不与、不终、不胜”这三种心态,正好能克制以上三种不良的倾向。曾国藩认为汉文帝做得好,就是因为他深得“不胜”二字的精髓,而周公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他深得“不终”二字的精髓。

说到这儿,我们简单概括一下。曾国藩所强调的“三不”实际上指的就是分享心、谨慎心和畏惧心。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一定要时时刻刻保持这三种心态。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如果您觉得不错的话,不要忘记传播和点赞。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