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读书治学,贵在得法

 茶境 2020-09-11

曾国藩在学问和事业上的成就,既体现出其做人的品行、态度和胆识,也体现出其做事的眼光、方法和路径。在家书中,曾国藩曾多次强调读书治学之道,这既是曾国藩治学经验的具体总结,也是曾国藩读书治学之道的生动示范,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曾国藩特别强调读书治学的方法,所谓的方法一是指学习的方式和路径;二是指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三是指克服学习困难的方法。实际上,做任何事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读书治学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虚心向学,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无疑是打开读书治学大门的金钥匙。

曾国藩在其家书中比较重视读书治学的方法,用具体的事例来进行说明,用较多的篇幅阐述相应的方法。曾国藩的读书治学之道确有其独特之处,深深影响着他的子弟,其子弟在文化造诣上可谓成就非凡。

有恒心,要专一,不能求速效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写给温弟的家书中教导择师择友的方法,强调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专一,练习书法要持之以恒,还以自己作诗心得教导弟弟读诗和写诗的方法。他说:“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这是说要尊敬师友,才能在德行和学业上有进步。他又说: “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他还说:“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这里是说治学必须要专一,要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把一本书学精学透。在家书中,曾国藩还以自己作诗和写字的心得劝诫弟弟必须持之以恒。他说:“尔要学诗,先须看一家集,不要东翻西阅。先须学一体,不可各体同学。”这是学诗的方法。他还教导习字的方法,他说:“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这些都在教导读书、作诗、写字等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练习方能有所收获。

在曾国藩写给澄弟、沅弟、季弟的家书中,也特别强调学问不能求速效,并分析了其中的危害,举例指出家庭日用中间有大学问,劝诫家人把治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他说:“只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愈欲速则愈锢蔽矣。”曾国藩用自己读书过程的亲身体会劝诫家人读书的方法,既体现了曾国藩坚持不懈读书学习的精神,也体现了曾国藩以身作则的个人作风。曾国藩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写给澄弟、温弟、沅弟、季弟的家书中谈及作诗文读书之事为例,告诫家人治学之道要以有恒为主。他说:“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近来则只教以有恒二字……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曾国藩以自己一生为学之成就,用自己如何做到有恒的学习事例,如坚持学习《王荆公文集》《归震川文集》《诗经大全》《后汉书》等著作的治学的方法,来劝诫家人学而有恒是一生遵循的准则。

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曾国藩在咸丰六年(1856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写给澄弟的家书中以对其子曾纪泽看书的要求时,谈及如何处理精读与泛读的关系问题,指出读书不必拘泥于在精不在多的说法,而是可以加快阅读速度,不必字字句句一一求熟。他说:“纪泽看《汉书》,须以勤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须看二十页,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

这里我们要区别看待,曾国藩在其他家书中强调读书在精不必求多,这里又说不必拘泥于在精不在多,二者看似前后矛盾,实则是说针对不同的情况,涉及不同类型的书采取不同方法,比如史实类、文学类的书适用于泛读,而修身类、考试类的书适用于精读。这封家书中提到的书主要涉及历史、文学之书,所以曾国藩说:“须速点速读,不必一一求熟。恐因求熟一字,而终身未能读完经书。”所以,在实际治学过程中,要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二者不可偏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是否精读,是否泛读。一般而言,要想收到好的效果,最好的读书方法是先通读一遍,然后再进行精读。

切己体察与虚心涵泳

曾国藩在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初三日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针对其读书遇到的困惑进行解答,引用朱子读书法的要领和自己的亲身经验为其分析什么是切己体察,什么是虚心涵泳。他说:“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为了能让儿子曾纪泽更好地理解切己体察,虚心涵泳的治学方法,曾国藩首先以自己读《孟子·离娄》中“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爱人不亲”章的例子并结合自己操办军务的实践来进行说明,指出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人生体验的深入,自然能做到切己体察。

对于不太容易理解的“涵泳”二字,曾国藩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进行解释说明,对于什么是涵,他说:“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 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浡兴。”这里强调做到涵一定要适度,如果不足就收不到效果,如果过度就会适得其反。什么是泳?他说:“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这里的泳强调读书要沉浸其中,反复玩味,时间长了,自然就有所领悟。

在家书中曾国藩反复强调朱子的这八字读书法,在家书末尾处,曾国藩说:“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尔读书易于解说文义,却不甚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体察二语悉心求之。”曾国藩多次在家书中劝诫读书治学务必要沉浸其中,在书海中浸润,注重体察文字背后著作者的内心世界,真正把书读活。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