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动车时代,SUV与MPV还会有区别吗?

 童济仁汽车评论 2020-09-11


汽车电动化,改变了行业的很多面。在内燃机时代,工程师更加关心发动机的结构布置;如今来到电动车时代,工程师首先需要解决电池组的布局问题。

不同的时代里,工程设计的原点不同。所以,我们对于“汽车”的定义应该有新的认知,改变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传统意义中的SUV、MPV品类划分还合适吗?思维桎梏会被打破吗?




童济仁汽车评论 编辑丨李梦晨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年代,汽车刚被发明时,应该是怎样的模样?

那个时候,起码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动力源是什么;第二,汽车应该长成什么样子。

在时代的风口上,内燃机和电动机并非第一次交手。1894年,在法国举办了一场拉力赛,赛段从巴黎到鲁昂,全程126公里。

参赛的车辆种类繁多,主要区分在动力系统上,有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甚至还有以压缩空气和液压装置作为动力源的车辆。

毫无疑问,最终内燃机获胜了。当时的电动车连续跑30公里就得更换电池。内燃机由此统治了汽车行业100多年。

那么,第二个问题呢?当时有马车,将马车的造型移植过来,也就有了初代汽车。如果说,现在有些汽车产品是“油改电”,那么,最初的时候,汽车产品也可以算是“马改油”。


技术突破无法一步登天,产品优化也需要假以时日。所以,我们也看到,在这百年历史中,汽车产业越来越成熟,动力源出现了新的选择,汽车分类越来越细化,繁盛而繁杂。

汽车品类将会如何演变?

即使对于普通消费者,汽车最基本的分类方式也已经深入人心。比如,大家都知道,汽车可以被划分为轿车、SUV和MPV。消费者有可能不清楚英文缩写的准确含义,但通过汽车外观,也可以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再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产品。

事实上,SUV和MPV正演变成特定的词义,如果细究英文全称,反而觉得定义没有那么重要了。


比如,SUV指的是“Sport Utility Vehicle”,直译为“运动型多功能汽车”,诸如高离地间隙、强通过性等特点,被包含在Utility(实用)之中。

MPV指的是“Multi-Purpose Vehicles”,翻译为“多用途汽车”,也没有说得很明白。我们能联想到的产品特点是,车身结构为两厢型,离地间隙较低,横向和纵向乘坐空间比较大,座椅相对来说比较舒适。


SUV强调在多种路况下驾驶这辆车的“实用性”,MPV强调在这款车的形态下内部空间衍生出的“多功能”,但对产品特点进行语言描述,似乎将完整的产品“肢解”了。其实,SUV和MPV已经变成了约定俗成的定义,提起来好像有点模糊,但多数消费者可以很容易分辨出来。

本质上,业界对汽车类型进行划分,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用车需求。我们提到的产品特点,其实也正是需求标签。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全员惯性的思维方式。

但是,来到电动车时代,产品设计的核心要素发生了变化。

在燃油车平台,发动机的布置相当关键。但电动车没有内燃机,电机体积小、质量轻,相对好布置,庞大的电池组反而成为关键问题。

在原生的纯电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电池组一般会平铺在乘员舱地板下侧。围绕着电池组,再向周围延展设计,包括安全防撞结构、前舱布局、四轮,以及整个舱内空间与外部轮廓。

那么,传统的汽车类型划分方式还准确吗?SUV和MPV的界限是不是越来越模糊?或者,还会有新品类的划分吗?在电动车时代,答案是有可能,而且正在引发这样的演变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产品怎么变化,其目的仍然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

原生电动车有几个特点:

1. 轴距长,前后悬较短,压缩机舱内的机械空间,为乘客营造出尽可能大的车内空间;

2. 宽度、高度一般比较大。宽度大,可以进一步扩展电池容量和车内横向空间,高度大,是因为电池组会挤占一定的垂直空间,但为了安全,电池组的离地间隙不能太低,所以会往上拓展一定的空间;

3. 车轮尽可能贴近车身四角,这也是因为前后悬短、轴距长的原因,但带来的好处是车身更加平稳;

4. 车身设计更加流线型,底盘更加平整,毕竟,电动车注重续航里程,需要追求更低的风阻系数。

那么,用户购车的消费需求是什么呢?一般为了家用,而“空间”一直是相当重要的需求点,这恰好是原生电动车应该具备的产品优势。

我们仔细想想,很多车企在勾勒未来产品蓝图的时候,总会提到“汽车将成为第二起居室”,或者将汽车视为“生活空间的延伸”,其空间属性一再被提及。


在这种情况下,“轿车+电动”的组合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空间优势。轿车要求底盘低,车身高度也比较小,电池高度还将占去一定的垂直空间,车内空间被挤压了。

从原理上说,轿车,尤其是低底盘轿车,并不适合做纯电动,或者说需要克服很多额外的阻力。如果在未来,电动车趋同到仅有一种品类占据主流,那么,大概率不是轿车,而是SUVMPV的跨界车型。

概念的与量产的跨界车型

法拉第未来FF 91至今没能量产,而贾跃亭已经申请破产了。但是,FF91留下了一个“新物种”的概念,长度5.6米,轴距3.2米,可以提供相当舒适的后排独立座椅,其品类定位模糊了SUV和MPV的界限,更像是选取两者的产品特点,而介于两者之间。


这一点,确实给业界带来了新的思考。诸多原生电动车殊途同归式地采取了相似的设计思路。

再比如华人运通的首款拟量产车型高合HiPhi 1,车长达到5.2米,轴距没有具体数据,但应该接近3米,宽度也达到了2米,造型线条流畅,且车轮尽可能贴近车身四角。按照官方的说法,这款车定位于中大型SUV,但事实上更像是SUV和MPV的跨界车。


即使如特斯拉Model X,与我们传统意义中的SUV也有区别,造型更加圆润流畅,还是溜背造型,可以进一步降低空气阻力,并不强调所谓的越野能力,转而注重空间能力和城市性能。

广汽新能源Aion V是一个更为鲜明的产品案例。我们对广汽系4款车做了尺寸数据的对比,结果如下图。


Aion LXAion V属于纯电车型,主要的特点是轴距比较长,且轴距与车身长度的比值比较大,均超过了60%,这也说明纯电车型的内部空间更有优势。


按照官方定位,Aion VGS4均属于紧凑型SUV,但前者是纯电车型,后者是燃油车型。相比之下,Aion V在尺寸上全面占优,尤其在宽度和轴距上明显领先。

有趣的一点是,如果将Aion V与GM6进行对比,前者是紧凑型SUV,后者是紧凑型MPV,但两者在高度和轴距上颇为接近。简单估计,两者的内部空间相当,可以说,Aion V具备了同级MPV的空间优势。


我们可以初步判断,Aion V在宣传定位上,一定是划入SUV品类的,因为这是目前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主流市场。但事实上,Aion V因为其电动车属性,同时具备了MPV空间大的产品特点,应该是介于SUVMPV之间的跨界品类。

行业正洗牌,产品在趋同

行业正处于急剧变革期。

一方面,品牌洗牌,马太效应加剧,最终只有处于头部市场的品牌可以幸存。

另一方面,在电动化主导下,汽车产品越来越趋同,几乎可以类比于手机行业。在智能机来临之前,手机造型多样,花式频出,但当智能机来临之后,各个品牌的手机似乎都是一个模样,因为差异化已经不在外观了,而在于软件和服务。

汽车同样如此。我们做一点猜测,在未来,品牌可能越来越少,市场上的产品也会得以精简,更符合电子产品导向,而电动化导致汽车结构更加简单,不可避免地走向趋同。


美剧《上载新生》视频截图

当电动汽车都以电池布置为设计原点,在过程中都格外注重空间、空气动力学,那么最好的形式,就是结合SUV的“高实用性”与MPV的“多功能性”所形成的全新物种——SUMV,Sport Utility Multi-Purpose Vehicle。

但是,汽车的专属性应该还会存在,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个人手机和个人电脑一样。我们期待的服务也应该是专属化和个性化的,不一定彰显于造型外观,而在内部自有天地。

于是,汽车的功能,将会从单纯的运输扩展成移动空而汽车竞争的焦点,也将从车身形态至车内空间的场景实

如果来到了那个时代,汽车品类划分已经不重要了。究竟是SUV,还是MPV,这样的争论会被放逐在历史长河中。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