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线自主品牌打入主流市场有多难?

 童济仁汽车评论 2020-09-11


5月,乘用车市场逆负转增。这是一个好消息,起码证明,人间烟火气正在慢慢升腾。只是,市场的马太效应不会减速,淘汰赛枪响之后不会停止。那就朝着头部市场奔涌吧,越往前越安全。




童济仁汽车评论 编辑丨李梦晨


还记得,20184月,上一届北京车展前夕,东风汽车做了一场品牌发布会。

或许,D139战略的准确定义没有那么好记,但当时亮相了一款名为eπ的东风概念车,却是颇为惊艳。

这套设计语言的量产化,如今用在了东风风神奕炫,以及奕炫GS两款车型上。

一款怎样的车?

关于奕炫族谱,我们先来好好探一探。

2015年,东风集团和PSA集团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开始共研CMP模块化平台。其合作方式类似于吉利与沃尔沃共同开发CMA平台。

有趣的是,东风-PSA的CMP平台,其中的C指的是Common,吉利-沃尔沃的CMA平台,其中的C指的是Compact。我们不去咬文嚼字了,事实上,这两大平台均主要服役于紧凑型轿车/SUV车型。

奕炫是诞生于CMP平台的第一款产品,定位于紧凑型三厢轿车,在2019年9月正式上市。

至于本文的主角奕炫GS,这是基于CMP平台的第二款产品,定位于紧凑型SUV,6月13日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6款车型,售价区间为7.49万元-10.89万元,前1万名车主,可以享受5000元现金礼,支付价区间为6.99万元-10.39万元。

同时,风神奕炫EV500电动车也上市了2款车型,综合补贴后售价区间为14.98万元-15.98万元,东风风神奕炫家族初步成形。


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奕炫GS最初的名字叫奕炫RV,在4月份新一轮宣传重启的时候,正式更名为奕炫GS。

如果一定要在奕炫GS上找到一个最大的不同点,那可能是“换标”这件事了。

奕炫GS不再采用圆形双燕标,而在前脸和尾部换装了“AEOLUS”的字母标。这个单词在希腊神话中指的就是“风神”,寓意“风之驭者”。

就某种可能性推测,奕炫GS换标后,以字母走天下,希望与双燕标进行一定程度的区隔。

双燕标很经典,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东风商用车,同时也无法与东风风行、东风风光保持一定的辨识度。且不论消费者有没有这样的顾忌,但圈内多数媒体持有这样的“为君担忧”。

再拉回到奕炫GS产品本身,长宽高分别为4610/1830/1600mm,轴距达到了2680mm,在自主品牌阵营中,属于主流紧凑型SUV的标准尺寸。它所面向的,也是自主品牌体量最大的细分市场。

至于外观设计,棱线分明,观感激进,仍是源于之前的概念车。车头有两条W形的镀铬线,车尾与之相呼应。值得注意的是,从侧面来看,奕炫GS颇有点旅行车的轮廓,主要因为车身高度较低,比博越、CS75等车型矮了至少100mm,与帝豪GS的跨界风格倒是颇为接近。


内饰布局,与奕炫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奕炫GS采用了换挡杆,而在奕炫上则是旋钮换挡。

动力配置两者也一样,主打的都是“1.5T+6挡双离合变速箱”,最大功率150马力,峰值扭矩230牛·米。


现在可以理解了,奕炫GS之所以“在奕炫后面直接加了GS”,是因为两者的关系实在太紧密了。如果奕炫可以慢慢发展成一个正向价值的品牌资产,那就可以带动两款车获得更多的销量。

这并非东风风神首创的玩法,此前吉利已经将“帝豪”拓展为“帝豪+帝豪GS+帝豪GL”的家族序列,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成为本土品牌中较为成功的、少数具备一定IP效应的车系。

东风风神同样希望“奕炫”可以做到这一点。

面朝怎样的细分市场?

行情向下的时候,汽车市场就像一个甩干机。头部品牌越来越集中,尾部品牌再难挤到头部去,将会被无情地甩出市场。

具体到自主品牌,主力车型仍然靠SUV。而在SUV这个大盘子里,销量主要集中在7-15万元的紧凑型SUV市场。

作为新平台的一款重要车型,奕炫GS要一个猛子扎到紧凑型SUV市场中来,但千万不要沉下去。


目前,自主品牌SUV市场的“马太效应”也很明显。以1-4月销量为例,自主品牌在售SUV车型共有150款,但头部与尾部车型的销量差距非常大。

1-4月,按销量从高到低排序,前30名车型(在售车型数量的前20%)的累计销量占比为76.6%,基本符合“二八原则”。前10名车型的累计销量占比为42.2%,这种集中程度已经相当夸张了。

具体看1-4月自主品牌SUV销量TOP 10榜单,除了长安CS35、名爵ZS以外,其余皆是紧凑型SUV,前5名基本被比较熟悉的几款车型牢牢占据了,比如哈弗H6、长安CS75、吉利博越、哈弗M6、荣威RX5。

经过前几年的耕耘,自主品牌SUV市场也在发生“阶级固化”。处于头部市场的,走走来来就那么几款车。前几家车企也比较重视,对产品进行积极地换代更新,目前最主要的销量阵地不可丢。

在车市下行的当下,消费者买车正变得越来越谨慎,更愿意将自己辛苦积攒的财富交给头部更值得信赖的品牌。所以,那些未能抢到头部市场门票的品牌们,再想跨越,已经很难了。

奕炫GS必须到主流市场中争取份额,在向上跨越的大门关紧之前,把握最后的机会。

机会点在哪里?

在如此固化的紧凑型SUV市场中,奕炫GS更要锐化自身的产品差异化。

奕炫作为一款三厢车,在尺寸、价格区间上,与帝豪几乎“头对头”;奕炫GS与帝豪GS的竞争关系也很接近,不仅是尺寸和价格层面,两者所面向的消费群体,重合度也很高。


在紧凑型SUV市场,可以按价格区间粗略划分为3个分层。

10-15万元,目前以经典车型+后缀车型为主,怎么理解呢?之前,一家车企在10-15万元区间仅布局一款车,但现在,起码有两款车型,老车型的价格下沉到10-12万元,升级车型则补充到12-15万元,由此出现2个分层。

比如,吉利是博越、博越Pro,长安是CS75、CS75 PLUS,荣威是RX5(新款为RX5 PLUS)、RX5 MAX,哈弗和传祺特殊些,一家是H6和F7,另一家是GS4和GS5。


这2个分层的用户数量最多,但年龄层也可能偏大,所以,在产品设计上先保住以稳重为主的基本盘,再迎合用户在年龄迭代中运动化、激进化的产品需求。

换言之,当前最主流的用户可能是“中年大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年轻的消费者会慢慢成为主流,产品变化也将慢慢跟进。


再往下,还有1个分层,价格区间在8-10万元,以帝豪GS、长安CS55为典型。这个区间的用户群体会更年轻一些,毕竟财富需要积累,预算相对有限,但他们更倾向于潮流、激进的外观和内饰设计,起码要看起来年轻、运动,对空间并不是首要需求。

奕炫GS适合定位于这一分层,凭借新品效应,有可能引流不少消费者到店转化。难度在于,这些消费者仍会去评估那些已经被公认的主流自主品牌的同价位产品,争夺到竞品客户也非易事。


查阅经销商报价,我们不难发现,一大批自主品牌主流SUV产品已经抛出了2万元以上的让价空间。这也可以理解了,为何刚刚上市的奕炫GS,随之打出了5000元现金礼的抢先价格,这是拼刺刀的节奏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东风系”的冲击委实不小,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新品推进节奏。如果一切不曾发生,奕炫GS这款车很有可能选择在4月份的北京车展上市,宣传周期也可能更早启动。尤其是“换标”的意义,穿透力或许更好一些。

风雨后见彩虹,祈愿东风风神重整旗鼓,重新出发。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