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三公子的名气,早在知乎、豆瓣有所耳闻。对她的了解也一直局限在某些论坛、某些文章里,一丝捕风捉影的了解。 三公子说:“没有钱的世界,有时候真的寸步难行,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有钱才能任性;没钱,想任性也任性不起来。” 首先,弄清楚存钱到底是为了什么?(大多数,都不太明白存钱是为了什么。) 其次,寻找最切实的存钱目标。(很多时候,我们会好高骛远,所以才会失败) 最后,制定合理且清晰的规划。(贵在坚持,倘若缺乏自我认可,注定是悲剧) 于是,三公子给自己制定第一个1年存入10万的计划,实施方式是强制性存钱。对于一个在2010年刚研究生毕业月薪只有5000的三公子而言,10万有一点遥不可及。但是现实是加上住房公积金+父母给的压岁钱,三公子人生的第一笔10万就如约而至。 有了第一笔的资金,顺理成章的进入第2阶段1年20万的目标,实施方式是除了固定存蓄之外,尝试债券、基金、保险等。她特别提到了她的父母帮她把5万理财一年变成了7.5万,还有第一次定投纸黄金被腰斩等理财失误。 有了第二期的理财经验,第3阶段1年30万的目标开启了,实施方式是股票+基金。2013-2014年的股市行情还行,外加她的配置券商+银行+地产+保险+酒类+服装(都是这些领域的晴雨表,刚好2014年券商的疯涨给了三公子的资产倍增。) 三公子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通过理财两字,不仅积累了丰富的金融、经济知识,而且历练了自己的心态以及自制能力,合理的把控自己的财务状况及现金流。 所以三公子是这样总结自己:“第一阶段是努力学习,提升能力,积累第一桶金;第二阶段改变财务观念,进行合理的资产投资;第三阶段稳健为主,稳打稳扎;第四阶段安全第一,保护资产。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投资方式,不同的投资方式也造就不同的人生境遇,两者相生相伴。” 人生规划很重要,财务规划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倘若一个人失去了财务自由,那么,想必他的精神自由也只能是空想。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 我是一个从事会计工作差不多有十年光景的人,大抵在2008年我就开始涉足关于所谓理财领域。记得第一次看过的理财书的那句话依然历历在目“30岁之前努力存钱,30岁之后用钱赚钱。” 记得去年初中同学老公问我:“你工作这么多年了,应该有20多万存款吧!一年存2万,差不多10年20万也应该是保守数字吧!” “我是穷人。”当时,我内心一阵起伏的呼喊声。 对于一个从事不是高端领域的我而言,20万真的是一个不可触及的高点。抛开这些年不曾上过的班、四舍五入那些年不曾高薪的工作,真是老泪一片纵横。 然后去年的7月,在弟弟的怂恿下,大龄未婚的我背负着自己全部家当及负债在市区买了20多万的小公寓。 在收入细微的而且不稳定的情况下,我坚持在每个月扣完房贷之后+每月28号在天天基金网定投一笔500的基金。当时想着反正自己已经够穷了,再穷大不了去乞讨算了,反正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没有什么大不了。 我人生定投的第一笔基金是519883(长信量化),她是去年的明星基金。记得刚定投两个月就分到了一笔不菲的红利,当时小心脏一直扑通的跳跃着。金融市场就诚如二月的天一般,说变就变,而且不会有任何狂风暴雨前奏。截止到今天,这支基金在我坚持定投10个月之后,居然亏了10%。 突然想起光良的那首歌“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愿;;;;。”大部分的理财书籍告诉你定投坚持下来每年10%或者20%,那么在多少年之后你的本金与利息是多少。但是没有那本书会告诉你,其实定投基金也是有一定风险,不管是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还是指数基金、货币型基金,都有一定的行业周期与市场的经济规律。复利+72法则不断的给予你梦想前行的动力,然后不停的给予你催眠--------------这就是道路与梦想的距离。 2009年我第一次开始接触股市,买下的第一支股票是莲花味精(现更名为莲花健康) 兜兜转转这些年过去了,在股市这个云海之巅钱没有赚到,反而赌上了自己整个身家。入门是受当时部门影响,整个财务部都在谈论股票。对于一个刚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讲,一切都是未知数、一切看似希望无比,至今还保留着第一次因为股票赚钱了而买下的玉镯与珍珠手链(赣粤高速)。 牛市,站在风口上的猪都能飞上天。熊市,满满长夜这滋味、这辛酸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这波澜起伏的盛况。 多少人能坚守住自己的额利润?多少人能克制住自己的手?多少人能把持住自己的心智?中国的股市是一个政治的宏观经济领域,所以这里面的一颦一笑都与每晚7点的新闻联播息息相关。所以中国的股友有一个特殊的称呼------赌徒。 文中的三公子,步入股市的时间刚好是中国股市走入一个牛市的阶段。她重仓的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在2014年末翻倍,诚如书中所言她自己都惊呼怎么可以有这么多钱。然而也诚如她在书中所说:“对待未来,抱有继续学习的态度。” 很多时候,在某些地方的片刻成功经验会让我欣喜若狂,这份喜悦的背后会让我慢慢麻痹了市场的危险,以至于最后很多人在这个市场中宝马进入,自行车出来。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推进,你走过的弯路、你犯下的失误等等在你日后反省都应整理成为属于你的经验,只有不断的学习,把理论的东西变为实践、把实践的真知灼见成为你辨别市场的利剑。 我相信很少人会去做每年的财务规划,我也相信很少会去记账。文中三公子的这份财务总结其实就是一份非常简单的个人流水,我们最普遍的每日一记账。但是对于我们节奏快生活的我们,多少人会花费刷屏手机的时间去整理这样一份财务计划。 我从2014年开始每年会给自己做一份财务计划、股票计划、日常生活开支记账等,但是每年的财务计划都是以惨败而告终、股票计划也只有2014年圆满完成任务、至于日常生活开支之前也尝试过用APP随手记,始终觉得他还是有很多不灵活性。最终,我还是选择自己每个月用EXCEL记录自己的开支,记账给予我们最大的好处就是------当你买买买的时,你会提醒自己这个月会不会超支,此时心中有一个算盘。当你买买买后,你会提醒自己这个东西已经有了,避免日后库存积压。 存钱,从开源开始。 存钱,从点滴开启。 古人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没有日常细小甚微的积累,即使此刻站在峰顶颠上给予你一个赚钱的机会,你会苦于没有原始资金而烦扰。如今余额宝、招财宝、微信理财通、京东金额、P2P等,理财机会如雨后春笋般的遍地开花,只要你有钱,这些平台会把你的小猪猪给喂得饱饱。 所以我们时常说:“越是有钱的人越是小气,因为她们懂得在她们任意花费的MONEY背后,或许她们又错过了一次本金的初始机会。”记账会让你清晰的了解自己,财务分析会让更能深入的剖析自我,为你日后实现资本的飞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每一份财务完美的财务总结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自控力、自律力,是对于未来 憧憬的奋斗脚步,是出于对现实的诠释。 三公子在文中推荐了不少理财书籍,我来说说这些我也曾阅读过的书籍。《小狗钱钱》、《滚雪球》、《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文中特意提到了一个当代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去年吴晓波在喜马拉雅开设一档《每天听见吴晓波》,我购买过此课程,听完之后受益匪浅,从一个小小的日常信息出发来分析关于当今经济的领域、从一个专业的角度来讲述这经济背后的机遇。 三公子说:“虽然,很多梦想在如今看来,似乎还遥不可及,而自己每日依旧奔波在职场上,为薪酬卖命,为某个小屋拼搏。但我不能轻视内心的梦想。每当自己熬不住想放弃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看,对自己说,原来我的人生目标还挺远大的,我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在努力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没事就拿出来看一看,对自己说,“坚持走下去,说不定未来有能力去改变生活。长远的梦想需要慢慢实现,短期的目标需要迅速开始!” 我应该给自己定下一些目标,做出一些承诺,让梦想照进现实。有一句话说:“我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不论是三公子的书籍还是其他人的书籍,她都是她们个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成功是无法复制,但是成功可以借鉴。所以从投资理财角度来讲,这本书可能会改变我的一生,因为看完后我开始思考自己之前的理财观念,开始思考自己把不在乎当做懒惰的挡箭牌,开始决定有规划地计划自己的财富,管理自己的人生。 这本书同一般鸡汤一样,容易给读者带来手段与结果间具有必然因果关系的错觉,让读者误以为只要照搬作者的方法、辅以恒心和信心,就一定能最终实现“财务自由”。 但哪怕从经由本书作者粉饰过的理财成功史中,也能窥见运气和机遇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倘若中国股市在14、15年的变动并非如现实这般妙,那么作者在工作5年后就能积攒至50余万元的个人资产,这一可能性就得大打折扣了。另外,作者假设低风险收益率在长期能稳定在10%的水平,实在是太过于乐观了。 当然,虽说国家整体的经济运行态势是工薪阶层中产阶级能否迅速实现财富积累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本书作者所倡导的规律储蓄、抑制消费、投资组合等观念习惯,这些毋庸置疑是需要关注的美进行财富积累的必要条件,本书值得肯定之处也莫过于此。(这是豆瓣里面读友对于这本书的评价,我个人觉得还是挺中肯。) 《孟子·尽心下》曰:尽信书不如无书。看书的本质不是当你热血沸腾之后满腔热忱的去编织一个虚幻的梦境,看书的本意是吸取别人丰富的营养去改造自己的人生。 我工作十年了,依然没有50万存款。遇见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原来人生可以细化到如此步骤,遇见这本书后才发现在这茫茫人海中,比我们优秀、比我们出生好的人一直在乐此不彼的谈论钱,我们又如何能把我就是穷、我就是没有能力成为这漫漫人生的阻挡石呢? 理财需要趁早, 理人需要觉醒。 理财的背后,其实还有更深层的一种涵义-------------我会越来越优秀,会比昨日越有进步。因为在钱这条道路不断奔跑,所以你的视野、你的眼界会持续一路攀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