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姚广孝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因为机缘,认识了一群房山朋友。房山的次数去多了,心里的一个底层愿望也就突显出来了。

以前读《明史》的时候,知道有个人跟房山有关联,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黑衣宰相”——和尚道衍。《明史》记载道衍和尚葬于北京郊区房山,问房山的朋友,大家都没有听说过道衍和尚或者姚广孝这个名字。

一直以为随着岁月的更替,姚广孝的墓地被历史的黄沙掩埋了,心里有点可惜,想想时光已经过去了600多年,当年低调的姚广孝已经永远成为历史,也是很正常的事。偶然的机会,听到朋友说,北京房山有个叫常乐寺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塔,据说跟一个和尚有关。我上网搜了一下,终于发现了姚广孝的“踪迹”,从网上图片来看,塔置身于一片荒草之中,甚是凄凉。

姚广孝(1335-1418),江苏长洲人(江苏吴县),他原本是医家子弟,14岁的时候出家当了和尚,法名叫“道衍”。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的原配马皇后去世,朱元璋对他的结发妻子十分怀念,为了能给陪伴他一辈子的马皇后更多的祈福,朱元璋决定给封到外地的皇子每人配备一名高僧,因为马皇后一生没有生育,朱元璋希望这些皇子能象对待自己亲生母亲一样时时祭奠马皇后。道衍和尚被选配跟随燕王朱棣,朱棣见到道衍,两人相谈甚欢,朱棣到北京的藩邸就职时带上了道衍,在北京,道衍担任了庆寿寺主持。

道衍和尚真的是个怪人,他没有为马皇后祈福,整天煽动燕王谋反。他在燕王府帮助朱棣秘密训练军队,在朱元璋驾崩后,道衍和尚鼓动朱棣谋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在道衍的辅佐下,朱棣如愿当上了明朝第三任皇帝。

当上皇帝之后的朱棣非常感激道衍和尚的功绩,永乐二年四月,朱棣加封道衍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正二品),他让道衍和尚恢复姚姓,并赐名为“广孝”,朱棣直接称呼为“少师”而不称呼他的名字。朱棣让道衍和尚蓄发还俗,并赐给他一座宅子顺带还赠送了2名美女,道衍和尚都一一谢绝了,晚上退朝以后,他换上出家人的衣服在庙里过夜,第二天早晨,道衍和尚穿上朝服官帽上朝理事。

朱棣继位之后,道衍和尚主要负责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主持重修《太祖实录》,监修《永乐大典》;二是在朱棣北征的时候,辅助太子留守南京,后来皇太孙朱瞻基出阁读书的时候,道衍和尚充当侍讲。

道衍和尚的学问很好,年轻的时候特别擅长写诗,与王宾、高启、杨孟载是好朋友,当时的名士宋濂、苏伯衡都特别推崇他。等到他功成名就以后回家省亲,他先去他姐姐家,姐姐没让他进门,随后他又去拜访他的好朋友王宾,王宾对他也是避而不见,道衍和尚只好远远地说“和尚错了,和尚错了!”,接着他又去拜望他的姐姐,他的姐姐将他骂得狼狈不堪,道衍和尚只好一脸茫然地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永乐十六年三月,弥留之际的道衍和尚让人请朱棣去庆寿寺,朱棣赶往庆寿寺,道衍和尚与朱棣畅谈了很久,谈得也特别高兴。看到道衍和尚的样子,朱棣知道他时日已经不多了,作为老朋友,朱棣问道衍和尚还有什么心愿?这样的情景,朱棣是不好拒绝道衍和尚的要求。道衍和尚说“溥洽已经关了很久了,能将他放了吗?”,朱棣没有拒绝。

这个溥洽是什么人?传说他是当年负责为朱允剃度的和尚,他知道朱允的下落,甚至有人说就是溥洽将朱允藏起来的,于是朱棣就派人秘密地将溥洽给关了起来,这一关就是十几年。得知朱棣满足了自己的最后一个愿望,姚广孝阖然长逝,享年84岁。朱棣特别悲痛,辍朝两日以祭奠这个帮助他完成大业的朋友,追封他为上柱国、荣国公,进荣禄大夫,谥号为“恭靖”,最为重要的是,朱棣以和尚的礼仪将他安葬在北京房山县,并亲自在神道碑上题写他的功绩,这对于一个臣子来说真的是无上的荣耀。

如果网上资料显示,房山有姚广孝墓,我是不相信的,因为历史上记载很清楚,朱棣是以和尚的身份安葬姚广孝的,德高望重的和尚最终的归宿地应该是一座“舍利塔”,房山有姚广孝塔,这跟历史是吻合的。

难得一份机缘,今天一早我就开车去了常乐寺。常乐寺离家有40多公里,沿着五环上六环,在千灵山收费站下车,有几段新修的路,经过几个高档的别墅区,在一个高尔夫球场边出现了“常乐寺村”的牌匾,进村后,左边是条旱河,右边被一堵红墙圈起来的绿地,站在高处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标准的高尔夫球场,里面有人在打球。

跟高尔夫毗邻的民房显得非常破旧,红墙越有2公里长,在院墙尽头,导航提示拐弯,沿着院墙往东开行100多米,我看到了一座古塔。路边有一块铭牌,这是国务院2013年新立的,铭牌上清晰地写着“姚广孝墓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铭牌的提示内容跟孤零零的一座墓塔凭空而立,让人感觉是那么的不相称,估计以前这座墓塔前应该有规格非常高的墓道,墓道两侧应该有石翁仲的,可惜现在什么都看不到了,现在能见到的就是一个简易的水泥台阶,塔周围用钢筋围了一圈,以防止游人近距离接触墓塔,塔身上见到有无聊人的刻字,塔身的砖雕已经分化剥落了一部分,正是因为剥落才印证了塔身经历的风雨。

姚广孝墓塔始建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即姚广孝去世当年,塔是青砖筑成的,八边形九层实心密檐式塔,资料上说塔高33米,八边形取自于八卦或者四方八面,我说不清,密檐式塔应该是舍利塔的建制,九层舍利塔几乎是舍利塔的最高规格,塔下面应该有道衍和尚的舍利。塔身有四个面砖雕仿木隔扇门,其它四个面砖雕直棂假窗。塔身正面门楣之上嵌方石一块,当年应该有题款,可惜已经脱落了。在一块平地上矗立这么一座塔,显得十分雄伟壮观。

在塔身的左侧前方路边有一个神道碑,这块神道碑据说当年是朱棣亲自拟的碑文,碑文介绍了道衍和尚一生的事迹,可惜碑也被圈起来了,不然可以仔细地阅读当年的碑文,因为碑文上的字今天看起来还比较清晰。道衍和尚圆寂后,朱棣辍朝2日以祭奠这个帮助他夺得江山的人,这是一个臣子能享受到非常高的礼遇,道衍一辈子能遇到朱棣这样的明主,他值了。

在姚广孝墓塔前的台阶上,我坐着抽了两根烟,看到塔前面院墙内打高尔夫的人,我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些打高尔夫的人,他们知道院墙外有这么一处风景?姚广孝知道600年后发生在墓塔边上的事吗?打球的人一定看到这座塔了,因为有这座塔,让他们打球时多了一个落点参照,假如姚广孝有知,他一定不知道高墙内的人,在忙碌什么?

当年姚广孝也曾经被圈禁在燕王府的高墙内,因为这是为了秘密练兵,为了不让高墙外的人察觉,操练的兵士都隐藏在平地挖出的土坑里,为了防止操练的声音传出来,燕王府里养了很多鹅鸭,道衍和尚以鹅鸭的叫声来掩盖兵士喊叫的声音,而今,这些圈子里的人,他们在高墙内,似乎不要任何掩饰,因为能打球这是非常自豪的事,打高尔夫的人都是经济或者社会地位非常优越的人。

姚广孝不知道也不奇怪,因为跟他同时代的刘伯温不过“前知500年,后知500载。”现在已经600多年了,刘伯温都不知道,姚广孝不知道也就不知道了,我不知道刘伯温的墓地是否还在,姚广孝的墓塔还在且保存完好,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在房山游玩快结束的时候,我才知道,常乐寺不是当年姚广孝弥留的寺庙,常乐寺是成化年以后的太监修的,常乐寺村不是因为姚广孝出名的,而是因为后面修庙的太监。村子里好像还保留了常乐寺的残址,好像还保留了两座太监墓。

我找到了姚广孝的墓塔,由于时代实在太久远了,这里一点姚广孝的记录都没有了,如果不是熟读《明史》的人,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历史上还有一个姚广孝,我比别人多了解了一丁点姚广孝,我知道姚广孝昔日的荣光,我欣慰于姚广孝没有完全被历史尘封。

塔在,说明姚广孝还在。我能来,说明姚广孝还没有被完全忘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