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第一次去博物馆是什么时候?也不记得去过多少家博物馆? 没去上海博物馆之前我还是犹豫的,因为一个没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方,它的博物馆能有什么看头呢? 去了上海博物馆,我知道我错了,这是一家设计和管理得非常好的博物馆。不说它毗邻南京路商业中心的地理位置,不说它设计精巧的天圆地方的精致外形,不说它细致周到的服务,它依然是非常好的博物馆之一。 作为一个非历史或者考古专业的科班人士,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参观上海博物馆的感受,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跨越千年的岁月,我跟古人进行了面对面地求教,这样的体会真的是拿钱买不到的,我参观,我快乐! 1、雕塑博物馆。 雕塑是一个非常西化的概念,没进馆之前看到这个名字,很是不以为然,中国有雕塑吗?进馆之后,知道自己的认知太狭隘了,雕塑即雕刻和塑造。中国不仅有雕塑,而且雕塑的年代还很久远。 (南北朝时期的佛像,雕刻的特点非常明显。) (唐朝的彩色木佣,比现代的玩偶卡通多了啊,也很呆萌呢。) 中国的雕塑史几乎与佛教引进的历史差不多久远,雕塑的题材自然也是佛教题材。从东汉开始,几乎以后每个朝代都有雕塑展品,尤其是北朝时期的作品非常全,这是十分难得的。 关于雕塑馆,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悟:一是收集的展品非常齐全,从东汉到宋朝都有展品;二是时代感非常强,不同时期的雕刻的佛像造型差异较大,唐朝之前的以瘦削为主,唐朝的佛像体态非常丰腴,宋朝以后回归正常比例,记得有一尊南北朝时期的弥勒佛像,雕刻的弥勒佛竟然是个女身,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的让我长了见识;三是近距离地观看雕塑,以前看佛像,要么是隔着展柜,要么是高高地仰着头,上海博物馆展品就是立在当场,真的是触手可及,要不是保安阻止,真的可以上手抚摸,这是非常亲密的体验;四是中国的雕刻师其实也是非常幽默的,以前在寺庙里面观看佛像,佛和菩萨都是法像庄严,而本次观看到宋朝雕塑的阿难和迦叶父子一脸诙谐、顽皮,形象非常的活泼可爱,唐朝的侍女自然都保持着丰腴的身材,小肚子凸起,非常有特点。五是不同时期,佛像的构成不同,唐朝之后,佛像周围是菩萨,而唐朝之前,佛像周围有侍女有信徒,雕刻的画面由一幅幅的画片组成,一段雕刻就是一个佛教故事。 (非常滑稽的阿难、迦叶父子。) (唐朝之前的观音坐姿像,多么的端庄和静美!) (北齐时的乐佣雕刻,栩栩如生。) (看看现在的日本艺妓,知道他们的文化源头在哪儿了啊。) (看人物表情和马的身体上的肌肉设计,立体感和真实感强吗?) (这是一千年前雕刻的迦叶木头像,现在木头已经完全腐朽了。) (看看天王是如何镇压妖魔的。) (一名工匠,雕刻一尊这样的千佛牌不知道要多少年呢。) (弥勒佛是女身。) (南北朝前,雕刻采用的是故事画片的形式。) (唐朝之前的人,就会养宠物狗了,从体型看,这种狗应该比现在的很多品种都可爱。) 现代人看到这样的佛教故事画片可能会不以为然,在唐朝之前,这些佛像画片可是匠人们一刀一刀地雕刻出来的,这些一组组画片,同一个人物出现在不同的画片中,表情不同,但是人物相同,这需要匠人什么样的技艺水平才能完成呢,我是百思不得其解。 看看一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雕塑的作品,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造型非常生动、饱满、逼真,不知道现代人为什么一说雕塑,就让人联想到大卫的石膏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看看现场的这些唐朝及以前的雕塑作品,我们后世的人,吸取过什么营养吗?那些当年学雕塑的人就没有将技艺传承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