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朝佛像: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傻傻分不清楚?

 李平东方明珠 2022-09-09 发布于上海

北朝简介:

北朝佛教是包括从北魏明元帝泰常年(420,即晋亡之年)到北周静帝大定元年(581)中国南北分裂时期,中国北部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诸代的佛教。

地域时间纪元:

  • 国度北魏、东魏、西魏、北齐
  • 时间:泰常年420-大定元年581
  • 遗址:云岗、龙门等石窟



北朝佛像面部特点:

北朝早期的佛像虽然还带有印度犍陀罗时期的风格,但是到了北魏孝文帝时已经完全摆脱了印度风格对汉传佛教的影响。孝文帝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这种改革反映在佛像上,就是南朝盛行的“秀骨清像”也开始在北朝广为流传。

北朝佛像: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傻傻分不清楚?

(大都会博物馆释迦三尊像)

在这种风格中,北朝晚期的北齐北周的佛像,在风格上又有了新的变化。佛的面相由瘦长的脸型,又转化成半圆的样子。

北朝佛像: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傻傻分不清楚?

(大都会博物馆弥勒佛立相)


诸城北朝佛造像中,见有纪年最早的是1978年在林家村镇青云寺出土的北魏太和十四年(490)铜佛造像。

北朝佛像: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傻傻分不清楚?

(北魏太和年间释迦摩尼坐像)

这一时期佛造像的服饰主要有以下特征:石造像少数着圆领通肩大衣,衣纹自两肩向腹部下垂,折转处呈圆钝角形,两袖作四褶对称状,披覆膝下与下摆两侧呈锐角形,作“八”字形外撇,撇幅较大,中央下裾垂作尖状,服饰厚重而较宽博,纹褶稀疏,线条劲健、流畅。衣纹多用平直刀法,上身衣纹为凸三角棱形,两袖作浅平阶梯式刻法。


东魏的金铜佛造像,继承了北魏晚期造像的式样,同时有所改进。这一时期金铜佛像的特点为:背光上饰有火焰纹或莲瓣纹;衣裾扩张;佛像面目舒朗,眉清目 秀,身体轮廓圆润;身体的比例发生了改变, 头部变小;衣纹较深,具有立体感。东魏晚期的金铜佛造像,则姿势变得僵硬且无动感, 衣纹也变得简单,佛造像身体矮壮。
北朝佛像: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傻傻分不清楚?

(东魏:美国·赛克勒博物馆·公元539·弥勒佛立像)


西魏相较之下,造像风格仍可说是北魏晚期的余风,造像风格上偏潇洒飘逸,佛、菩萨面相较为消瘦其内容丰富,构图紧凑,刀法纯熟。运用高肉雕,减地阳刻阴刻等多种技法,继承了汉代画像石的传统。雕塑的整体水品较高,无论技法还是形象都具有时代的烙印

西魏的雕塑与北魏相比,同为宗教题材的雕塑,造型更加本土化,也就是说此时的雕塑形象更加得偏向于世俗化、本土人民得容貌特点。晚期在逐渐脱离,北魏瘦骨清雕塑风格得得同时,面部逐渐丰满起来。其风貌也变得更加娴熟、有趣、生动起来。同时弟子、童子等题材也大量出现。

北朝佛像: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傻傻分不清楚?

(西魏·一佛二菩萨鎏金佛)


北齐金铜佛的造型,立体感更强,风格以端庄清丽为主,佛像面容丰满,神情慈祥,体态丰满,肩膀较宽,整体造型大方。同时又保留了北魏舟型的背光以及四方足座等特点。
北齐较为常见的是小型金铜佛像,与北魏一佛二菩萨不同,北齐时期还创作出菩萨 三尊像,即观音像居中,旁边二胁侍菩萨。另外还出现了两像并立的佛菩萨像,以菩萨相居多。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藏· 北齐青铜佛像)

北周佛像则是,面相丰满,宽额,多为长方脸型,微笑见于部分佛像,颈部粗壮,佛面的神气减少,人气增大,更偏向于世俗像。东魏则整体风格和佛的面相稍显丰满些。体型则是头长腿短,身体矮壮,略显笨重,比列失调,看上去很敦实。而姿势,多为简单的僵直而立,右手施无畏印,左手牵衣角。

北朝佛像: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傻傻分不清楚?

(北周·天和五年·鎏金站佛)


总结

北朝佛像: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傻傻分不清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