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的冷与热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北京的冷对于当年刚来北方的我,非常不适应。

从学校到老婆单位,中间要转一次公交车,里程大约有一公里。记得每年冬天的时候,路面冻得硬邦邦的,下车后,单皮鞋敲着硬地面,还没走到车站,我的脚底板就被敲打得钻心的疼,现在过去了20余年,我依然能感受到那疼痛的滋味。

后来,我在冬天买了毛皮鞋,才算是彻底解决了冬天脚疼的困扰,再后来买车了,一年四季似乎一个温度。现在,没有冬天脚底板敲打地面的痛苦了,我依然不喜欢冬天。

每年快到11月份的时候,北京的气温会急剧下降,原本挂在树上绿绿的叶子,一夜北风就吹得干干净净,四周一片灰色调,树上光秃秃的。尤其是供暖季后,天空灰蒙蒙的,假如没有风吹,北京城就会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中。

尤其是最近三、五年,只有三天没有风,空气脏的就能把人憋死。即使戴着防霾口罩,一天下来,口罩的颜色也变得黑乎乎的。

作为我们这些在北京定居且有稳定单位的北京人来说,因为不再遭遇风吹霜打之苦,在冬天的时候,我们就盼着有个蓝天白云,可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蓝天白云几乎是北京最奢侈的愿望。

为了净化空气环境,今年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开始限制烧煤,我见过很多农村的民房也被通上暖气管,统一接受市政供热。由于条件限制及成本考虑的原因,一定难以保证所有的房子都供上暖气,于是,麻烦就来了,那些不能供暖的房子,冬天不准烧煤取暖。据说有因烧煤和贩煤的人,因为违反了政府规定被拘留。

这个冬天,有人感觉异常寒冷。这样的寒冷不仅包括无法生炉子的寒冻之冷,还有人经历了管治之冷。

大兴区的一场火让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项近乎冰冷的行动,很多临时用房和出租房都被禁止住人,这个政令出来,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我们城里人快要赖以生存的快递业。

今天下午去圆通发快递,到门口我欣喜地发现,这家快递公司还在营业,这是离我们家最近的快递门店,老板两口子我都认识,因为以前一直在这儿寄书,因此,跟老板一家人特别熟悉,老板给我的价格都是最低价。

进得店里,老板娘一脸愁容,她说现在快递是最出不进,从业务量上来说,几乎少了一半,这不是最要命的,要命的是,他们现在租住的门店,白天是店,晚上是家,一家人拥有这个天地,在北京就可以很方便地就把生活过下去了,现在不行了,他们白天不能在店里做饭,晚上不能在店里住宿,店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店,不知道由此增加的生活成本是否还能让他们在北京生存下去?

挺老板娘说完,一时我都不知道给她多少钱快递费,因为,就他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我就是翻一倍给他们快递费,估计也难以让他们将生活维持到以前的水平。

从快递店出来,我憋住呼吸,竖起大衣的领子,因为我感觉寒气袭人。不知道有多少外地的民工能熬过北京的冬天?

晚上,有朋友约会到世纪金源晚餐,5点从家里出门,还没到四环路,远远地就看见趴在路上缓缓而行的车流,感觉四环路就是一个停车场。我一直在辅路上磨蹭,原本以为下了四环会好一些,结果发现,堵车依旧。

在世纪金源门口,我们等了三个红路灯才进得停车场,进得商城里,一片灯红酒绿、繁忙热闹的周末景象。那么大的商场,那么多食铺,家家宾客盈门,还没走到预定的饭店,我就走出了一身汗,瞬间就把下午遭遇到的冷忘记的一干二净。

记得当年来北京的时候,每天晚上7点,就没有了德胜门往北五环的公交车,当年还有10公里起步的小面的,由于家里离德胜门11公里,这是小面的司机最不愿意跑的路程,没有办法,在舍不得打车的情况下,只能忍着被中巴司机5元、10元地宰着,那时候,公交车票是2毛钱。

现在北京到处高楼大厦,地铁四通八达,即使三更半夜,从城市这头到那头都不是难事,而这一切都跟北京的冷暖没有关系。

该热乎的,好像一直热乎;该冷的,只能躲在一角哈呼着热气。京城米贵,冷暖自知。天热别中暑,天冷别寒心。


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朱晔(古磨盘州人),安徽望江人,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经出版了三部历史专著:《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旅行散文随笔《一车一世界》,创作出版长篇小说《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并在《文艺报》、《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文学》等期刊上发表作品。累计出版文字200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