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土基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图片来自网络,存谢!

图片中的制砖法为稻田切砖法,是本文介绍的第二种方法。)

这是一个非常方言的词汇,假如你不懂安庆桐城话,估计你不懂这个词的意思。

打土基就是制作土砖。土砖用来干什么?答案是,用来盖房子。

我父亲经常跟人说,他一辈子盖过十三次房子。

根据父亲说的数量,我估计他先前很多次盖的房子,应该都不是打土基盖的,假如打土基盖房子,他应该折腾不起。

最早的房子其实应该叫棚子,就是用芦苇在周围用木头或者竹子给夹起来,上面盖上茅草,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算是房子了。在旧社会,父母亲新婚成家,估计也就只能住在这样的棚子里。再后来的房子,估计是用土打夯垒个1米高做墙基,墙基上搭框架,框架上夹草,草外面糊泥,最后在框架上架梁蒲草,就是比较好住的草房子。

父亲说的十三次房子,大多数房子的质量就是这个层次的,不然,一辈子不用建那么多次房子。

再高级一些的房子就是打土基制作的房子了。打土基其实就是土砖的制作工艺,制作土砖有两种方法:一是拓砖坯,二是切土砖。

拓砖坯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制土砖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工序:一是选土,二是和泥,三是搅拌,四是脱坯,五是晾晒。

选土就是要选择有粘性易板结的土质,含沙量高的、没有粘性的土是不行的,做出来的砖不结实。打土基的人家在开工之前一定要选好泥土,并将土堆在很开阔的地方

在师傅到来之前,打土基人家要将粘土堆在一起,师傅会指挥人挑水和泥,和泥一般会把麻丝、草筋、石灰石等物质掺到泥里,以增强砖的硬度和强度。

搅拌是个力气活,就是将粘土与掺入物搅拌均匀,有点像北方人的揉面,说搅拌是力气活,因为需要很多人进去踩,泥多的时候会让牛进去踩,确保搅拌均匀。

泥搅拌均匀且不干不稀的时候,师傅就开始脱坯了,师傅有一个木盒子,盒子里是两块砖的大小容积,他把盒子放在一个平整的条凳上,然后抱起和熟的泥巴,使劲地往盒子里面摔,摔完后,他还得用手在盒子里使劲地压实泥巴,随后重复先前的动作,待泥巴超过盒子的沿口以后,他拿出一个钢丝弓,沿着盒子口平切过去,将盒沿以上的泥土切掉,剩在盒子里的泥巴就是一块方方正正的砖了。

师傅把装着泥的盒子扣在铺满黄沙的地上,接着将盒子拎起来,地上就多了两块方方正正的砖,砖在地上晾晒一段时间,等彻底干透后,就成跺地码放起来,以备盖房子之用。

盖土砖房子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般人家需要准备很多年。农闲的时候都会制作一些,多年积累下来,等数量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盖房子了。

相对于拓砖坯,切土砖就要麻烦很多,因为,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切土砖是在田里切,具体的步骤有:一是选田地,二是整平,三是压实,四是切块,五是翻晒。

选田地一者要选当年种早稻且不种晚稻的田,二者要选土质比较有黏性、易板结的田,这是必要条件,三者缺一不可。种早稻的田里有稻草根,这会增加土质的强度,种晚稻会错过做砖的季节,土质始终是做土砖第一要考虑的要素。

田选好后,等早稻割完田里干燥后,就要开始整平。先要清理掉田地面上杂草和坑洼处,接着就是物理找平,争取各个角落处于一个平面上。

随后就是压实,压实是非常费时费力的工作,一般是用人打夯,或者是推大型的水泥管子,再或者就是用牛拉碌碡碾压。在确认没法再压实以后,就算压实了。

切块及以后的翻晒都是技术活,非专业人员不可操作。看似就在田里划砖一般大小的格子,这个不是一般的功夫,尤其是翻晒的时候,能从下面将一块砖从田里分离出来,我见到都觉得非常神奇。

切好的砖就地晾晒,等干透了就开始用平板车拉到家门口,以备盖房子使用。

切砖的生产速度估计比拓砖坯的速度快、效率高,但是,由于受田亩的限制,很多人打土基还是采用拓砖坯的方式。因为,托砖坯受到的资源限制会小很多。

其实,我都不知道托砖坯和切土砖的质量区别。但无论什么形式做出来的土砖,其质量都不是很好,因为强度和硬度不够高,水浸泡的年头久点就会烂掉。

农村盖房子的时候,不会将土砖从地面还是修砌,一般都会在地面以上半米高的位置都会码一个石头墙,在石头墙上才开始砌土基砖。以防止土基砖直接接触到水,以延长房屋的寿命。

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条件好了。加上农村开始出现烧砖瓦的小煤窑,农民盖房子渐渐不用土基砖了。经过高温烧结的红砖或者青砖盖的房子,不仅坚固而且美观。

知道打土基这个名词的人,现在也得三十五岁以上了。我们还没老,延续了上千年的古法制土砖的工艺就消失了。

聊以记之,以备将来回忆。


         朱晔(古磨盘州人),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经出版了六部专著。其中,三部历史散文:《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一部旅行散文随笔《一车一世界》,两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并在《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化》、《中国金融文化》、《金融文坛》、《中国城乡金融报》等期刊上发表作品。累计出版200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