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乡的丘陵地带,很多人家的房前屋后或者山上都种了竹子。竹子主要分两大类:毛竹和翠竹。毛竹因为高大粗壮,一般都种在山上,翠竹因为杆细低矮,一般都在房前屋后。 记得以前还有一篇课文叫《井冈山翠竹》,作者极尽所能地夸耀翠竹的用途,主要是战争用途。在读那篇课文的时候,其实,我还是没有竹子分类的概念的,关于竹子的用途知之不多。 据说竹子可以打浆造纸,这个离我们能感知到的有点远。我们经常看到的用途是家里用的竹子家具或者器皿。如竹子凉床、蔑席子、竹椅子、篾匾、篾框、篾箩、扫把等等。竹子在丘陵地带不值钱。因为成材率高,所以漫山遍野长得到处都是。 磨盘州是平原,村里很少有人种竹子。一个村好像也就2户人家在菜园里种了一小片竹子。像大多数南方孩子一样,我对竹子原本是没有什么感觉的,直到有一天,我想制作一根鱼竿,我开始惦记上竹子了。 那时候,家里房前屋后的水塘里都养了鱼,我们常常躲在篱笆后面或者树丛里,偷偷地钓鱼。鱼是生产队放养的,塘里的鱼比较多,早晨或者黄昏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去塘里钓鱼。 其实,我是非常不喜欢钓鱼的人,因为,大活人跟鱼在那耗着,我总觉得不太值,可别人都喜欢钓鱼,我自然也不能闲着。很多人钓鱼非常不讲究,随便找根竹竿,在上面拴根线就成了鱼竿。鱼钩是从货郎处买的铁钩子,线也是从货郎处买的尼龙线,浮子是鹅翅膀上的羽翼,将羽翼上的毛扯掉,将羽翼上实心部分留下剪成一段段的,串在线上就是浮子。钓鱼的饵就是地里挖的蚯蚓,比较讲究的用红蚯蚓,这种蚯蚓一般生在肥沃的土里里。很多人直接用黑蚯蚓,黑蚯蚓到处都是。 看到别人钓鱼,我先想到的不是如何钓鱼,而是想给自己做一个漂亮的鱼竿。那我就得有一根非常修长的翠竹。 我父亲一直不喜欢我弄这些“歪门邪道”的东西,假如他出面找有竹子的人家要一根翠竹,这应该不是什么大事,那时候养竹子的人家,竹子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用途。最多也就是定期地砍一些竹子做竹帘或者棉花帘。 我如何弄到一颗做鱼竿的竹子,这是困扰我很长时间的问题。有人给我建议,让我去竹园里面偷,我知道有很多人的竹竿都是偷的,一者我没有偷竹子的胆量,再者,我听说竹林里面有蛇,且竹林里的蛇非常毒,咬了人就会要命。 我宁愿不要竹竿,也不敢晚上去人家的竹园里偷竹子。还有人给我建议,趁人家白天不在家。让我白天去偷。这就更不敢了,白天里,到处都是人,即使那家没人,邻居家或者本队里人都是比较多的,要是被人看到了,那还得了?我一直没敢行动,以至于,拥有一根竹竿几乎成了我的心病。 等了一年多的时间,我终于等到了一次机会,有个同学期末考试的时候,因为我每门课都让他抄袭了,所以他那个学年没有留级,他承诺暑假的时候,跟我一起去竹园里偷一根竹子。 机会终于来了,那是一个非常炎热的夏天夜晚,天完全黑下来之后,小伙伴带着我去了竹园。竹园在那户人家的坡底下。我们是从别人家的菜园里爬了几垄地,才爬进到竹园里。 小伙伴在确认没人注意到我们进竹园之后,开始选竹子。据说竹园里有一根是竹王,假设把竹王给放倒了,整片竹林都会死。在确认竹王之后,他选了一颗高矮合适且挺拔的竹子,掏出了兜里藏着的小锯条,开始从根部锯这颗竹子。 竹子虽然不粗,但是相对于小锯条的切断能力,这也是不小的工作量。刚刚锯了一个小口子,那家的门打开了,灯光从门缝里直接照到竹林里,我们吓得不得了,以为那家人听见了我们锯条的声音。我们吓得伏在地上一动不动。家里出来人没有下坡,而是收拾晾在外面竹竿上的衣服。 等那家人进屋之后,我们继续开始锯着。差不多锯到一半的时候,那家门又开了,我们又被吓了半死。不一会儿,有人从门里往外倒了一盆洗脚水,接着又关上了门。后来门又开了几次,好在没有人往园子里来,也没有人到园子边上厕所。 在确认快锯断的时候,我们小心地扶着竹竿,生怕倒下的竹枝造成很大的声响。乡村的夜晚格外宁静,一点动静都可能导致鸡鸣狗吠,我们真的非常小心,以至于村子里的狗都没有看出异样。 我把竹子拖回家,藏在家里的草垛背面,第二天起来,按照别人的指示将竹竿上的竹子从竹节处用石头给砸下来,在需要弯曲的地方用火烘烤着竹竿。经过小半天的折腾,一根漂亮的鱼竿就做好了。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鱼竿! 可惜,这跟鱼竿我一次也没有用过,83年破圩的时候,我好像忘记从家里将这根鱼竿拿走了,结果,它被我们家的土屋压到了水下,等我扒开淤泥的时候,竹竿已经腐烂了。 这根鱼竿是我这辈子唯一拥有的一根鱼竿,虽然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到了它,可惜我一次没有用过就彻底地失去它了。 再后来,我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就再也没有想过钓鱼的事,那根鱼竿也成了我永远磨灭不掉的记忆。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专著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涉及《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