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婚礼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农村人重情谊,遇到婚丧嫁娶,村里人一般都要送礼。

送礼也是有讲究的,家乡的风俗是,亲戚不请不送,朋友是不送不请。意思是说,办喜事的时候,对于亲戚的原则是,如果主人家没有邀请,亲戚是不用送礼的,因为怕给人添麻烦;反之,对于朋友呢,就得自己主动送,不然,主人家是不会给你发出邀请的,因为怕朋友破费。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亲戚也有主动送的,朋友也有主动请的,关键还是看感情和交情。

现在看电影里,文革期间结婚的,亲戚朋友都送毛主席语录。这个习俗不知道在哪儿兴起?我家乡那边文革时期结婚的人,好像就没有请客的,因为请客送礼好像被当成了“四旧”,文革期间不允许。其实就算允许,那年月哪有人有那个经济基础去办宴席呢?

我记事的时候差不多到70年代末期了,农村人结婚开始办宴席,为了参加宴席,自然就要送礼。

送礼分成如下几等:一是至亲,即前文说到的侄女或者外甥女出嫁,至亲要陪嫁妆,这是最贵重的礼物;二是本家亲或者平辈亲人,一般都会送绸缎被面,再加两条云片糕;三是一般的亲戚和朋友,大多会送脸盆、热水瓶、毛巾等实用器。

很多北方人都不知道被面为何物?

这得从南北方的被子开始说起,甚至从被子文化说起。南北方人用的被子大小都是不一样的。北方人大多用单人被,夫妻俩睡床上,一人一床被子;南方人一般用双人被,夫妻俩都会在一张被子里睡觉。将来有孩子了,也是在一张床、一床被子里睡觉。

以前农村夫妻害羞,两人同床,睡觉时还得一人睡一头,要是将两只枕头摆在一边,据说会被家里老人骂的,因为这样意味着“不正经”。北方人喜欢一人一个被窝,估计是因为以前睡炕的缘故,一大家子人都在一个炕上,一人一个被窝可以方便挪动位子。当然,这都是我猜想的,没有做深入的调研。

北方的被子里面的棉胎不是弹棉花的人做的,而是自己家里拿皮棉絮的,为防止棉絮到处窜,他们用布将棉絮给缝上,这就是被子的内胎,同时为了拆洗方便,北方人在内胎外面又做了一个被罩,洗的时候直接褪下被罩就可以了。南方人的棉被是弹棉花的人做的,皮棉先是被弹花人弹熟,让所有的皮棉以纤维融合到一起,再在棉絮外头缠上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棉线,最后弹花匠用厚实的木盘将棉线压实到棉絮中。南方人的棉胎非常结实,基本不会再散开。

南方人在棉胎的外面缝上床单和被面,床单是纯棉的,睡觉时,床单那面贴身,被面被缝在在被子的正面中间一块,床单包裹完棉絮向上折角,被面算是“嵌”在床单里。被面主要是其装饰作用的。结婚时为了喜庆的需要,一般都用大红的绸缎被面。

绸缎被面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以前,被面都是花布的,由于当年印染不发达,家家户户的被面差不多都是一种图案。绸缎出现以后,被子显得丰富多彩了。

还有一种送礼,专门适用于一般朋友,关系不远不近且可能不参加宴席的,或者是一群人凑份子,就用红纸包2块钱。现在人想到2块钱可能觉得少,要知道当年的一个男劳力,在地里奋斗一天的工分只有1块钱。

也许是为了防止太多人知道,送信的(不派请柬)和送礼的都是天黑以后进行,吃过晚饭后,有父子俩打着手电出门的,大多是外出送信的。第二天,天黑后,就有人拎着礼品过来了。

结婚收到的贺礼,被面、脸盆和热水瓶之类的,大部分会在后续的随礼中送出去,因为,这些东西一时半会用不完,再者说,谁会舍得全部拿出来用呢,这些东西几乎是硬通货,有了他们送礼的时候会少花很多钱。

后来,农村的条件好了,农村人家结婚送礼也跟城里人一样了,开始直接送现金。其实,送现金有最大的好处是,送礼的人只需根据感情远近决定红包的大小就好了,收礼的人也不用惦记收到的物品不好保管,大不了就是记个账,以便将来能还账。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专著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涉及《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