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大坑口茶厂年轻茶人苏清安师傅请我去参加大坑口茶叶品鉴会,很是激动,换上了茶会专用礼服盛装出行,没想到走到门口,就被一箱箱的茶叶堵着大门,毕竟穿着旗袍实在是翻不进去。 找来苏师傅一问才知道,原来今天的品鉴会和我想象的茶会完全不同,说白了就是武夷山最有民间代表的斗茶赛,大坑口斗茶赛。 之所以说他有名,是因为这场比赛的状元,往往就是随后天心村斗茶赛的夺冠热门。之所以强调它的“民间”属性,是因为他不像其他斗茶赛那般,有一长串的主办单位协办单位,也没有什么赞助单位,保持了极其纯粹自主的独立性质,有点“地下斗茶赛”的意思,不需要商业渲染就足够地位。 主办裁判赞助商都是大坑口茶厂,是自编自导自演的全能艺人。 在天心村村民的口中,这场斗茶赛甚至连这个名字和头衔也常被忽略,大家都称呼这场斗茶赛为“老书记家的斗茶赛”。 苏清安谦虚的告诉我们,因为他父亲苏德发不仅是非遗传人,还是原来天心村的书记,是天心村斗茶赛的创办人之一。 退休了以后,就办了这个大坑口品鉴会。开始只是满足下小圈子的交流需求,顺便为自己家茶厂收点好原料,没想到办着办着如今第四年,好像无形中也就成了另一种“著名的”斗茶赛。 ▲大坑口茶业苏清安 前几天我们发了一条推文说武夷山有五大斗茶赛,就像武夷山有五大名丛一样,而现在必须说大坑口斗茶赛就像肉桂一样,虽然不在五大名丛之列,但是按武夷山人的话说够硬。 比如,同样是比赛要求和天心村斗茶赛一样要求中足火,并且要求是天心村本村村民参与,因此,大坑口斗茶赛和天心村斗茶赛的关系有点想金球奖和奥斯卡的关系,虽然名气没有奥斯卡大,但是含金量一点不差,经常出现金球奖和奥斯卡的双料影帝。 而这几年,大坑口挂着“品鉴会“名义的斗茶赛办的越来越热闹,今年报名参加的茶样就高达258个,考虑到大坑口的斗茶赛只收取肉桂和水仙两组茶样,再考虑到大坑口的初选就及其严格的筛选掉和不合适的“选手”,这样的比赛热度已经丝毫不弱于天心村的正赛。 正是武夷山茶人这样热衷与斗茶比赛的得失心,才造就了武夷山茶叶技艺的独步天下。 但是最近总看到一些“半桶水”的所谓专业自媒体在有心无心的散布一些关于“斗茶赛”谣言。正好借着武夷山新的斗茶季,我来和大家辟辟谣。 01 好茶不愿意送去斗茶赛 这是真的吗? 假的! 好茶愿不愿意送去斗,是看奖金决定的。 这几年的斗茶赛奖金一个比一个高,比如大坑口斗茶赛,肉桂状元奖金8万,折合一斤8000元,看起来离所谓的天价茶还有点距离。 但是考虑到这是未包装的散茶价格,再加上具有一定的产量,已经是许多所谓“做茶十年”的专业阿迪耐斯媒体,都喝不上的好茶了。 再加上如果一不小心拿上状元,带动的可绝不仅仅是厂里这一号茶的销量。 我在岩茶村采访了五年的状元,第一年还要在台下围追堵截,现在有经验了,门口堵车的那家就是。我这个老司机在武夷山唯一的一次轻微交通事故就是在天心村刮了状元他爹的车,还好脸熟皮厚。 只要是武夷山五大斗茶赛和像大坑口这样业内著名的斗茶赛的,不仅要送好茶去斗,更要多送,甚至一家人想办法多送几个样的都有,名利双收的事你不干,不是傻吗? 02 斗茶赛只看工艺 不比山场是真的吗? 又是一个工艺和山场谁重要的问题。这个回答即官方又真实,就是一样重要。 不过我在这里还是得先反问这些杠精一个问题,工艺好的师傅占所有做茶师傅里的多数还是少数?如果是少数的话,那我再问你如果你是一个工艺NB的师傅,你愿意做正岩茶还是外山茶? 坦率的讲,斗茶赛看工艺还是看山场不是一个好问题,工艺不合格的茶,山场再好都拿不了状元。但是拿状元的茶是不是顶级山场的,要看情况。 比如茶叶局的比赛要考虑到全市范围的茶样,工艺的比重大一些,在工艺完美的基础上再比山场。 而类似像大坑口这样的斗茶赛,山场差一些可能连初选都过不了。大坑口斗茶赛的初选评委的规格就高到令人发指,是有原岩茶总厂的曾贵同老师领衔的。 这么说曾老师的江湖地位吧,当年肉桂参加全国名茶评选,一堆大咖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是曾老师的意见决定了选送茶样。 ▲曾贵同老师在大坑口品鉴会初选现场 我在现场就看到一泡第一冲表现不错的肉桂,因为第二冲落差太大而被踢出了初赛圈,曾老师说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山场弱,这是这么直截了当。所以同学们,不要再说斗茶赛的茶没山场啦。 如果真的你喝到很弱的所谓获奖茶,你先看看这个斗茶赛本身的成色,确保自己喝到的不是阿迪耐斯的斗茶赛吧。 武夷山人对技艺的专研程度绝对是各大茶区里数一数二的,我们跟踪斗茶赛的这几年也能看到参赛茶样的平均水平是肉眼可见的进步。 曾贵桐老师也说今年参加大坑口斗茶赛的茶样,普遍工艺都没有什么大的缺点。而在大家工艺都到位的基础上,你猜比什么! 03 斗茶赛一点都不公平 结果都是内定? 这是真的吗? 看我的嘴型,GP! 这是我最不愿意聊得一个话题,但是瞎扯的特别多。我听过最夸张的说法就是送样的时候倒一点风油精,审评的时候一喝有风油精的就是状元,清凉感嘛。这种说法估计是脑子里进了风油精了。 我还是以大坑口为例子,大坑口斗茶赛的初选和收样是分开一个在楼上一个在楼下,专家喝到的茶样已经是钎样,并编码的了,换句话说,专家不会知道这泡茶是谁的。 而大坑口的当家人苏德发苏清安父子并不参与审评,在初审的时候,完全就是以专家组的意见决定了。进入决赛圈以后,初选的送样号也会隐匿,换成对应的密码号。专家组会以密码审评的方式选出最后的状元。 这样的比赛,你说和高考比哪个更公平。
如果偶尔大众审评的意见和专家有所出入,大家也不是质疑专家的意见,而是在想“哦,今年的专家原来是喜欢这款的,可能市场也喜欢这款吧,要不我们明年也往这个风格靠一靠”。 你看这简直就是基层民主集中制的应用典范啊! 04 很多斗茶赛的状元都不会做茶 茶都是收来的 这总是真的吧? 这个问题要分着说,参赛茶有没有是收来的,有! 数量没法统计,但是可能真的有不少!我第一年报道天心村斗茶赛的时候,就提出过一个问题,这个状元到底是发给人的还是发给茶的。如果斗的是茶,你就别管人家茶是哪儿来的,人品咋样,斗就是了。 但是收茶分好几种情况,一种是收茶青,自己做,一种是收毛茶自己焙,一种是收精制茶,直接参赛。但是不管是哪种收,都是有技术含量的,武夷山那么多茶,为什么他就偏偏能收到状元,你只能收到渣渣? 武夷山一直流传有三个半师傅的说法,前三个师傅就是做青师傅焙茶师傅和看茶师傅,看茶师傅在武夷山的技术鄙视链中高高在上,如果一个茶厂里,有一个师傅只要看茶,不管做茶,那一定是江湖地位极高的老师傅。 而且通常看茶师傅都是从做茶这个环节中出来的,也许做的水平未必登峰造极,但是一定是会做的,如果你不会做茶是看不出那个环节出问题的,你也收不到什么特别好的茶。 而且真的要想拿奖,光会收也未必管用,去年有一泡水仙拿奖无数,我们曾经采访过他的主人,他就和我们坦白,这泡茶大部分的原料都是收来的,他又经过了拼配和焙火,最终才成了那泡打遍天下的四连冠。 而说到收茶,还有一个隐藏的问题就是很多要求正岩茶来斗的比赛最后可能拿奖的都是外山茶? 这个问题类似大坑口和天心村的比赛都有一个严格的初选制度,如果专家对于一泡茶的产区有疑问往往是一票否决制,我在天心村斗茶赛的评选现场就见过一些本地专家给一些茶打0分的,唯一的理由就是,“这个茶不是我们这里的”。 05 好多人送同一泡茶去参赛 结果有的拿了大奖 有的连入围都入不了 这会是真的吗? 如果你觉得这是真的话,那么你从小一定是把故事会当纪实文学看的人。去年天心村斗茶赛的大红袍金奖有6个人,三组兄弟姐妹。什么情况?你品,你细品。 有的茶品质好,数量多,家里兄弟姐妹多,多送几组样去围个奖是有可能的,如果真的是我和你收的茶,我拿了大奖你没拿奖,那唯一一种可能就是收的是毛茶,在焙火的环节里我做的比你好太多,而且如果是同一泡茶,我能焙到冠军,你连入围都做不到,说到底还是你水平太差。真要碰到这种事,我相信别人是不会告诉你的。 最后加个结尾,按脱口秀大会和奇葩说的套路,结尾是要上价值的。斗茶赛对于武夷岩茶的价值就是让武夷茶人的技艺普遍增高、快速增高、大面积的增高。当大家的制茶技艺都达到一个普遍和稳定的高度时,你回头再来讨论工艺和山场那个重要的问题,可能会更有意思。 *本期图片素材由大坑口茶叶提供 今日互动 你在斗茶赛上喝过让你惊艳的好茶吗?评论区告诉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