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州车展,“智能网联”毫无悬念地成为一个热词。因为电子产品快速迭代的优势,一款新的操作系统,也成了主机厂专门要提一提的新消息。 我们往往能在这些主机厂背后,发现一家互联网基因的幕后推手。车展一日,车云菌以产品体验的方式,与他们在广州邂逅。 百度 本届车展参与度最高的车联网供应商是百度。百度的展位与奇瑞紧邻,展示内容之一就是车展前一天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的Apollo小度车载系统。 Apollo小度车载系统是一种从智能语音交互角度切入的新操作系统,支持人车对话、人脸登录、疲劳监测、智能安全、AR导航、车家互联、个性化服务和内容等功能。 ▲东风悦达起亚展示的是新e代福瑞迪车机系统样机 据车云菌不完全统计,虽然Apollo小度车载系统还没有量产车落地,但2017广州车展4家主机厂展台都有百度元素。北京现代新一代ix35、一汽奔腾X40、东风悦达起亚新e代福瑞迪都是接入了百度语音等应用。但从现场展品来看,这几款产品在车机端还只是接入部分功能,没有达到整套系统级合作的深度。 ▲奇瑞EXCEED车机屏幕播放的展示动画,整套系统目前还未完成 另一款奇瑞EXCEED宣传中提到了将与百度合作研发的车联系统,现场展车只用动画展示了整体“模样”,我们无法确定是否会由百度深入底层定制。不过据百度展台的工作人员透露,搭载DuerOS车载系统的首款新车不是奇瑞品牌,最后答案会在明年6月揭晓。 腾讯 9月,腾讯与广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11月广州车展,腾讯联合广汽带来了一辆名叫iSPACE的智联电动概念车。 ▲iSPACE的智联电动概念车 两个月时间还来不及落地产品,只能孵化一些想法。 据现场介绍,iSPACE与腾讯车联“AI in car生态系统”结合后,主要有几方面的收获。一是借助腾讯的微信产品形成车主画像;二是接入一些语音交互(腾讯语音助手)和网联安全(科恩实验室擅长的部分)方面的能力;三是为车辆包裹一层本地化的联网服务。整个生态系统将由车端和云端共同驱动。 但要注意的是,实现上述服务的车端产品形态包括但不限于车机系统(比如网联安全),并且在车机系统定制上,也还未确定会深入到底层系统。 换句话说,腾讯车联“AI in car生态系统”更多还是把腾讯体系内可以服务汽车场景的内容做了打包梳理,车企会挑选想要的内容,整合到自己的智能汽车中去。 11月份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的主机厂还有长安、吉利、比亚迪、东风柳汽等,但目前透露产品规划的还只有广汽。 广汽展台的工程师告诉车云菌,除了本次展示的iSPACE是放在广汽研究院进行的前瞻项目,面向量产的产品也在同步推进。腾讯会在车端和云端进行定制化开发,计划2018年在广汽上市的多款车型搭载“AI in car生态系统”的产品。 斑马网络 上汽和阿里为了合作提供互联网汽车解决方案,在2015年3月成立了合资公司斑马网络(以下简称“斑马”),并推出了第一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YunOS Auto操作系统首次进入汽车。 ▲搭载了斑马智行2.0版本的荣威RX3 今年9月,阿里Yun OS系统也已经正式更名为AliOS系统。广州车展上亮相的荣威RX3、全新名爵6,都搭载了斑马智行2.0版本,都是基于AliOS的操作系统。 和其他供应商相比,阿里在车载系统层面的合作一直比较清晰——要做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操作系统,包括OS底层搭建、语音等交互模式、卡片式等UI设计、地图等功能与服务。 斑马智行显示出了几个创新——可以概括成“地图”、“支付宝”、“账号体系”。地图成为车载系统的入口,也和使用场景相关。用户需要服务时,地图连接到POI信息,POI信息又通过支付功能连接到用户。让系统越来越懂用用户的方式,是依托淘宝账号建立起来的用户档案。 受限于现场条件,车云菌没能在现场体验斑马智行2.0版本。体验过这款系统的媒体曾经指出虽然较1.0版有了不错的改善,但系统语音识别(由科大讯飞提供)方面仍然有1-2秒的延后。 虽然上汽拥有“斑马公司”50%的股权,在成立之初与上汽签订的是排他性合作。但是在今年阿里云栖大会期间,斑马扩充主机厂伙伴名单,正式宣布与神龙汽车合作,被很多人认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车展上,东风雪铁龙重申了神龙汽车与AliOS、斑马网络的战略合作关系,留下了一个悬念——明年上市的一款东风雪铁龙车型将成为首款搭载斑马智行2.0的合资车型。 科大讯飞 与上述几家公司相比,科大讯飞是一家特殊的供应商。 不同于一开始拥有内容/服务和地图方面的积累,科大讯飞走的是一条更加勤勉的道路:从智能语音交互出发,与高德深度合作,接入更多 CP/SP伙伴,最后自建软硬数服团队,正式转型成为TSP。 在今年正式宣布涉足视觉领域后,科大讯飞准备渐渐接入一些驾驶辅助等功能。而且在未来规划里,语音和视觉都会在一套系统中实现,前装合作已经进行了3-4个月。 ▲东风启辰D60使用了科大讯飞定制的语音助手 虽然基于整套软硬数服的系统还没有量产,在今年广州车展上,北汽绅宝D50、东风启辰D60两款车都是Powered by科大讯飞定制智能语音交互。 在现场车云菌用东风启辰D60实车进行了体验,在现场嘈杂环境关闭车门的情况下,识别能力表现不错,能调用导航、音乐和FM应用、拨打电话、调整空调温度等功能。比较大的遗憾是反应速度有待提高,从识别到最后成功执行退出导航的指令,要2秒左右。 但这款产品仅仅接入了科大讯飞的语音服务,而非讯飞参与整套系统定制。受限于双方合作的深度,语音交互方面的表现并没有达到科大讯飞年会展示的效果。交互过程需要多次语音唤醒,暂不支持打断等更加自然的交互。 车云观察 虽然“车载系统”可以被评为本届车展热词,但是在实地考察之后,车云菌并没有发现令人眼前一亮的实质性进展,从中收获了下面两点感受: 1. 好用的系统要深度定制,不好用的只会被抛弃。 单个功能本身还没有到足够好的程度。以智能语音识别单个功能为例,在东风悦达起亚车机系统DEMO展台,系统因为演示姑娘的“广普”口音,在识别过程多次出现错误。东风启辰D60实车体验中,因为频繁的唤醒和等待进入识别状态,多位体验者在数次 “抢答”之后,放弃了对话改为触控操作。车载环境由于多噪声和移动性的特质,会遇到很多没有很好解决的技术难点。 系统层面的深度定制,可以让系统更高效、更好用。斑马在系统设计上将地图设为首屏,这个创新设计对软硬件要求很高,需要工程师对代码进行高精度优化,单单开放接口或是在软件层面改动,并不能满足要求。 2.车联网产品进入前装,产品化过程要比想象中艰辛。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曾在接受车云菌采访时提到,“当时阿里抽调的团队主要是做手机操作系统产品设计的人员,他们对车载操作系统并没有一个完整而确认的定义,因此全部的细节都需要摸索”。 科大讯飞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俊峰在发布飞鱼系统时,也说起其中的艰辛。当年科大讯飞刚进入汽车领域时,连车机硬件都不知道是什么。经过了多年摸索,才具备了覆盖车机系统软硬件、服务平台、运营的能力。 从两位老总的话中,我们可以读出类似的经验:即便是对消费电子系统有深刻理解的企业,进入车载领域还是要从0学起。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到做好操作系统,把生态接入可以分为好几档模式。虽然我们看到了很多战略与产品合作协议的签约,与研究院进行前瞻项目合作,但无论在周期和质量上来看,成立合资公司才是保证产品落地最佳方式。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 如何驱动车联网? 扫描下方二维码,需找答案
|
|
来自: cheyunwan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