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禾多科技为什么要发布一款自动驾驶测试平台?

 cheyunwang 2020-09-11
 
透过这款自动驾驶测试平台,我们看到了禾多科技的商业模式。

11月23日,成立5个月后,倪凯创办的禾多科技拿出了第一款产品——自动驾驶测试平台。 

这款平台名为“轩辕”,主要是为了满足业内对自动驾驶的测试需要。毕竟大多数自动驾驶从业者只负责系统中的一小块内容,比如决策规划算法,比如人机交互,他们需要一个具备完整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平台做测试。轩辕平台就是这样一个工具。 

打个比方的话,自动驾驶可以分为感知定位(眼睛)、规划决策(大脑)、控制执行(腿脚)三大部分。轩辕平台会提供传感器嵌入式安装和控制部分改造等能力,并留出标准化的接口,好比完成了“眼睛”和“腿脚”的工作。其他公司再把自己做的“大脑”或交互方案接到平台上,就可以形成一套可以上路的完整系统。

因此,无论是之前投资禾多科技,专心做定位的四维图新,还是关注感知定位、决策规划、人机交互,只做软件算法的百度Apollo,都可能成为轩辕平台的用户。

禾多科技已有的两款轩辕测试平台,支持大众迈腾和别克昂科威线控化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禾多科技展示了两款轩辕平台测试车,分别是大众迈腾和别克昂科威,重点展示了传感器嵌入式安装、运算硬件和冷却系统集成以及“腿脚”能力。

我们先看看传感器嵌入式安装。

嵌入车身一周的四线激光雷达

远看两辆改装车,其实已经和普通车无异。仔细分辨的话,大众迈腾加装的传感器比较明显,车身一周有6个四线激光雷达,前挡处有3个摄像头。另一辆别克昂科威的摄像头配置和迈腾一致,除此之外,外部没有明显的传感器嵌入,毫米波雷达也埋藏在了车身看不见的地方。

车云菌也关注了一下数据存储、运算硬件和配套的散热设备。

后备箱

倪凯告诉车云菌,运算硬件使用了嵌入式设备,做了初步集成。禾多也提供了电源供给和冷却设置等解决方案。所有的数据存储、运算硬件和配套的散热设备占用了一个备胎的位置,可以保留比较完整的后备箱空间。

轩辕平台展示腿脚能力的方式也很务实,就是跑起来。

两款测试平台车分别展示了3个项目:8字绕桩、不刹车紧急变道、全赛道无人接驳。现场工程师告诉车云菌,当天主要展示轩辕平台的执行控制的能力,所以车辆传感器都没有发挥作用,只是用循迹的方法展示了准确线控,快速反应和舒适性三个方面的操控性能。

车云菌在现场体验了前项,拍了上面两段视频。8字绕桩时,车辆的整体操控不错,没有方向盘抖动。体验场地较小,车速控制在30km/h左右,最有难度的8字两个圆连接处,车辆表现接近人类驾驶。不刹车紧急变道留给车云菌的反应时间不多,变道后快速回到原车道的操控很干脆。

想让车子自己转弯和刹车,首先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车辆本身的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都是线控;第二,要提前知道转向、制动系统、驱动系统的CAN协议。

现场工程师告诉车云菌,禾多科技和第三方公司合作满足了上述工作。两款车原本的转向制动都是线控,所以我们在车内没有看到类似外加电机的改动,只在驾驶员右手边加装了一个红色的紧急制动按钮。

小结一下的话,两辆车改装都很漂亮,无需加装外部支架、也没有车身突出部分,最大程度减少了风阻,是更接近量产的改装。后备箱的集成情况不错,可以给试验时留出放置其他行李的余地,测试更加便利。在实际跑动中,控制方面的能力,也足以支持上层算法和传感器的测试需要。

轩辕平台有了一个精彩的亮相,为什么禾多科技需要轩辕这样一款产品呢?

禾多科技成立初期,倪凯宣布要做全栈式的L3.5自动驾驶,而且突破重点会在上层传感器融合和决策规划。侧重执行控制的轩辕平台,是承载上层核心技术的基础,也是禾多科技形成初期商业模式的开端。

在发布会开场倪凯告诉我们,轩辕平台的诞生,是为了能让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公司测试自己的传感器和算法,做可以在中国落地的自动驾驶产品。而对禾多科技来说,轩辕平台是组建自己的数据生态的工具。足以形成壁垒的数据将用来灌溉一个可以量产落地的自动驾驶产品。

单看当天发布的轩辕平台。其实目前有很多高校因为和主机厂的而紧密关系,掌握了改装自动驾驶平台的能力。美国的一家创业公司Autonomous Staff也在做着相似的工作。禾多科技与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同时拥有生产自动驾驶“大脑”的能力,这会成为禾多科技更了解整个平台改装的优势。而且公司在选择禾多时,合作深度应该会不同于传统的前瞻项目,双方很可能会有一些数据上的共享。这一点在禾多与四维图新签署战略合作时,就得到了印证。

所以留给我们的悬念还很多。

谁会成为轩辕平台的大用户?禾多科技会怎么做传感器融合?他们选择了什么样的L3.5场景,会有什么样的规划决策心得?都是大家想知道的内容。倪凯透露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会有更多消息,到时我们会有机会对禾多的全栈式储备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车  云  推  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