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腾的灵魂拷问:你不凉凉,谁凉凉?

 cheyunwang 2020-09-11
仅仅一个月,再见到丁清芬,她明显又多了几根白头发。

有空的时候,她会对着镜子拔掉几根,拨弄拨弄,然后感觉好一些。

昨天,一篇名为《蔚来李斌,2019年最惨的人》在汽车圈里刷了屏。有一句话说,李斌“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

 
中国新造车人,被击中了,仿佛看到了自己,一把辛酸泪。

确实很难。

没有身处其中的吃瓜群众,几乎无法感知到这有多艰难。


作为拜腾首席事务官,丁清芬几乎扛起了拜腾所有的对外事务,从公共关系跨度到企业融资。最近几个月,她每天只睡5个小时,电话会议经常从早上7点排到晚上11点。
 
即使这样,她也无法阻止质疑和诋毁。

  • 搞了几年了,量产车还没上市;

  • CEO突然跑了,还公开撕老东家的不是;

  • 说好的C轮融资,至今没有下文;

  • 放出三年盈亏平衡的大话,也不看看现在大家每个月卖的惨样…


你不凉凉,谁凉凉?



实话说,我也这样想过。

过去三年多,我几乎完整的见证了拜腾的发展。

2016年这家公司还叫“FMC——Future Mobility Corp.”,十几个人的创业团队从零做起。
拜腾最早的北京办公室
 
2017年,他们确定中文名“拜腾”,拿到2亿美金A轮融资,制造基地落户南京,北美总部也在硅谷投入运营。
 
2017年9月,拜腾发布品牌Logo
 
2018年,第一款量产样车BYTON Concept在年初的北美CES上刷屏,随后他们与一汽达成战略合作,完成5亿美金B轮融资,成立了南京总部,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2018年7月,拜腾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然而,2019年,画风突变

一个很明显的感觉是,拜腾的声音少了。为数不多的几次声音,先是原CEO毕福康离职,迅速加盟竞争对手,舆论余震持续至今。
拜腾原CEO毕福康
 
随后是官方正式宣布产品上市延期,从原来的2019年底变成2020年中旬。再加上行业整体种种负面情绪的叠加,让人很难不为他们捏一把汗。

拜腾自己也知道。
 
 
这一次见面,丁清芬把地点选在了拜腾南京工厂。

拜腾南京工厂离市区很远,从南京南站打车过去,东北50公里,不堵车也得一个多小时。

周边还很荒凉。在见拜腾团队之前,我让司机小哥在工厂里绕了两圈。

一年前我来的时候,这里还是土堆和水塘。

一年后再来的时候,这里已经完成了变身。

下面这两张图。第一张是2018年9月,第二张是2019年10月。
2018年9月,拜腾南京工厂鸟瞰图
2019年10月,拜腾南京工厂鸟瞰图
 
真的力量,是无声的。

仅仅一年。这座占地1200亩的工厂,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五大工艺车间厂建和主要设备安装完成。

为了满足业工业4.0 标准,拜腾砸下超过100亿重金。

比如,冲压车间的5序伺服压机,平均每3秒压出一个工件,是目前国内最快的汽车冲压生产线;焊装车间的335台定制KUKA机器人,使自动化率达到99%;涂装车间则首次采用了横置烘房技术,为车身供10年以上的防腐效果。
冲压车间设备
焊装车间
 
几天之前,拜腾首量“工装件”M-Byte从这里下线。

这辆车上写着“PP01”,即Pre-production,量产前试生产的第一辆车。汽车行业的人都明白,这是里程碑式的一幕。意味着拜腾工厂的生产线已经全部跑通,也意味着M-Byte量产无限接近。
拜腾首量“工装件”M-Byte
 
在过几个月,M-Byte会从这里下线,交付到用户手中。

这个时间点会在2020年中旬,确实相对原计划晚了一些。但换个角度看,晚一些,少踩一些前人踩过的坑,把产品力再打磨打磨,也是好事。

特斯拉每一款产品上市时间都跳票,现在也一样盈利了。
上一次和戴雷聊,他和我说了一个关键词,叫做“活下去”

听上去比较惨,但确实如此。

这一次戴雷不在,因为这一天,他正在香港机场转机,去中东确认一笔融资。

资金,是每一家新造车势力的阿喀琉斯之踵。

 
拜腾做了两件事情:

开源:最新的融资情况是,拜腾C轮计划不会低于5亿美金,参与的投资方包括一汽集团、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旗下产业投资基金、以及部分海外基金。丁清芬比较详细的和我说了每一笔资金的具体情况,包括政府促成的短期贷款等,文章没法写那么细。

节流:优化一部分人员,目前一部分和量产交付无关的团队被裁员,整体裁员比例约10%。可用可不用的钱,全部不用。这就包括原本用于营销和传播的钱,能省则省。

活下去,才有机会。

机会在哪?


首先来自于行业整体。

特斯拉刚刚发布的Q3财报,真正意义上实现盈利,股价也在近期悄摸摸的涨了70%。这说明两件事情,纯电动车的盈利模式,是可以走通的;纯电动车的市场空间是足够充分的。
 
蔚来虽然被各种喷,但其ES6车型8月的实际上牌量达到了1808台,和特斯拉Model 3的2142台相差不大。不出意外,ES6的数据会在9月和10月持续增加。这说明了一件事情,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国产35-45万高端纯电动车,是有相当一批用户愿意买单的。
车云制表:2019年8月纯电动车上牌量
 
那么,拜腾的机会在哪?

首先还是得回归产品

在工厂,我提前静态体验并试乘了M-Byte的准量产版车型。着重说三点:

1:外观好看。

前宝马集团设计副总裁叶禀焕主导了M-Byte的设计,在这款产品之前,宝马i3 和i8是他的代表作。可以随意感受一下:
宝马i8
 
M-Byte量产版虽然和概念版相比有了一些变化,但绝大部分亮点设计语言都得到了保留。虽然好不好看这个问题仁者见仁,但M-Byte的设计应该是可以取悦大部分用户的。来个侧脸感受一下:
M-Byte量产版
 
2:车内真炫。

48寸环绕式大屏是M-Byte产品力中核心的核心。在其第一次问世前,行业几乎没有人相信它能够量产,从成本,安全,技术等等方面质疑。
48寸环绕式大屏

最终,拜腾硬是把它量产了。这块大屏由京东方定制,分辨率3840x720,峰值亮度1000nit。

这块巨屏及屏上体验,让M-Byte有了用户可以第一时间感知的差异化竞争力。

3:坐着舒服。

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很少有把智能和舒适结合的很好的。比如特斯拉Model 3,如果你想感受他炫酷的科技,就必须忍受其后排的狭小和短座椅的不适。

在工厂里,我同时试乘M-Byte,特斯拉Model X 90D、雷克萨斯RX 450H,很直观的感受是,Model X科技感最强但太像个什么也没有的大壳子;RX 450H乘坐感受最好,但车内内饰氛围整体过于传统;M-Byte相对而言在舒适和科技中,一定程度找到了平衡。
拜腾M-Byte量产版
 
再划一个重点:拜腾的机会还在战略。

之前一直听拜腾说,自己是要“根植中国,放眼世界”的。一开始觉得虚,中国市场还没做好,就想着出口,有点天方夜谭。

但现在看来,走出去是大势所趋,而戴雷本身作为德国人,其在欧洲市场的拓展上有着先天性优势。目前,拜腾已经和欧洲14个国家的经销商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
 
拜腾CEO 戴雷
 
当然,问题与机会同在。

比如:M-Byte时灵时不灵的车内手势控制功能,虽然很大胆革新,但用户体验堪忧。有时候,用户对一款车好坏的评价,就是由单点要素决定的。

比如:拜腾整体的充电网络布局还未真正启动,特斯拉成功,充电体系得占一半功劳,这对拜腾的布局和资金都有要求。

比如:产品后续的量产品控,包括特斯拉和蔚来,真正大批量量产后,产品都出现过召回,品质是一座大山。
确实很难。也确实有机会。

我还是非常希望中国真正扎实做事的新造车公司们可以走出来。你们的存在,让中国的汽车产业更有趣了。

章男寻梦,丰田寻路

江淮汽车:在炮声中前进

大众问问走向台前

博世加速转身:已建两座芯片工厂,软件工程师人数达3万

车云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