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煮鸡蛋时,蛋黄变成绿色是什么情况?还能吃吗?

 春漪夏澜 2020-09-12
原创 DrX说 

在众多食物中,鸡蛋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储存一些鸡蛋,不管是煎着吃还是煮着吃,又或者是炒着吃,都很美味。

但是,最近鸡蛋却遇到了“绯闻”。根据某电视节目的报道称,鸡蛋如果在蒸煮过程中,蛋黄外面变绿就会对人体有害,甚至会造成人贫血、抵抗力下降,甚至是致癌。

鸡蛋变绿,主要是蛋清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蛋白质其实很怕热量。在蒸煮时,这些蛋白质会发生热变。

其实这些蛋白质也含有硫元素,在热变时,这些硫元素会和氢元素结合。这个时候会产生,让人感觉是“臭鸡蛋”的感觉。另外,鸡蛋内部还有蛋黄,蛋黄中含有最多的是铁元素。鸡蛋在蒸煮时,水里也是有铁元素的。

这个时候,前面的硫化氢与内部的蛋黄相遇,进而与铁元素发生进一步反应。这个时候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就是硫化亚铁。硫化亚铁,就是我们看到的绿色物质。

这个时候,不少人担心这些绿色物质到底有没有害。

事实上,这些担心其实是不必的。因为,这些物质虽然是硫化物,但是这么少的量,对我们的人体根本无法形成威胁。

想要避免蛋黄表面变成绿色,其实也没那么难,最根本的就是控制煮鸡蛋的时间。这里尽量将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最好不要超过这个时间。另外,在鸡蛋煮好后,一定要用冷水冲凉!

煮鸡蛋时间过长,除了会产生绿色物质,还会让鸡蛋失去口感。一般,在第10分钟起,鸡蛋的蛋黄就会变得坚硬起来,越煮会越硬。

所以,不想让鸡蛋失去口感,又不想让鸡蛋产生绿色物质,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