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与治法

 木丹园 2020-09-12

一、治法概述

1、治法:四诊资料→辨证→治疗方法

2、治法的特点:

1)多层次性

治则:所有疾病须遵守的治法共性,如“治病求其本”。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确立的治法,如表证用发汗法。

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法,如表寒证——辛温解表法。

2)多体系性

辨证论治的多体系——治法的多体系

如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

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离

1、  治法指导处方,是处方用药的依据。——方随法出,以法统方

2、  方剂体现和验证治法,是治病工具。——以方证法,以方验法

以法统方:以法方,以法方,以法方,以法方。

【常用治法——八法

八法出处: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清·程钟龄

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一、汗法

1、定义: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具有发汗解表,透邪外出,发越水气,宣通血脉等作用。

2、适应证:外感表证,麻疹初起疹发不畅,疮疡初起,水肿、疟疾、泄泻、咳嗽初起而有寒热表证者。

3、常用分类:

分类依据:邪气有兼夹,体质有强弱

病邪性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体质强弱:扶正解表

4、运用注意:

1)运用时以外有表证为据

2)发汗适度,免生变端。

二、吐法

1、定义: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隔、胃脘痰涎、宿食或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2、适应病证:咽喉痰涎壅阻,顽痰停滞胸隔,宿食留滞胃脘,误食毒物尚在胃中等。

特点:病位居上,病势急暴,体质壮实,内蓄实邪。

3、注意:

1)是劫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易损胃气、耗正气——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

2)易致气血上逆——肝阳上亢、素患吐衄者禁用。

三、下法

1、定义:通过泻下通便、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有形积滞燥屎,冷积,瘀血,宿食,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的一类治法。

2、适应病证: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虫积等病证。

特点:邪在肠胃,形证俱实之证

3、  分类

依据:积滞有寒热,正气有盛衰,邪气有夹杂。

分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4、运用注意:

1)以有形实邪停留肠胃里实证为宜;

2)易伤正气,孕,产,经期,年老体弱者慎用。

四、和法

1、定义: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包括“和解”“调和”两类。

1)“和解”——专治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治法,即《伤寒论》“和解少阳”之治法。

2)“调和”——调整功能,使归于平复(气血、脏腑、虚实、寒热等)。

2、适应证: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气血不和,营卫不和等。

3、分类:常用的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

4、运用注意:邪不在半表半里,或病情单一者,不宜使用。

五、温法

1、定义:通过温里祛寒以消散在里的寒邪,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2、适应证:里寒证(脏腑的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阳气衰微等)

寒邪之来源:寒从中生 / 外寒直中 / 失治误治伤阳

治法:外来之寒,温必兼散;

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3、分类:

分类依据:

1)寒邪所在部位——脏、腑、经络。

2)寒邪与阳虚的关系。

分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4、运用注意:

1)以里寒证为准;

2)常与补法配合

六、清法

1.定义: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治疗里热证的一类治法。

2.适应证:

3.常用分类:

    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脏腑热,清热解毒,清虚热

4.运用注意

1)必须以里热证为准;

2 不可纯用苦寒泻火(伤中、伤津、伤阳),常需配益气生津之品(热伤气津)

七、消法

1.定义: 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渐积形成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2.适应病证: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疮疡痈肿等。

3.消法与下法的区别:均治有形实邪

 区别点:病位-病势-病程-病证虚实-祛邪途径

   消法:脏腑、经络、肌肉,缓和,多虚实夹杂,渐消缓散

   下法:肠胃,急迫,实证,从下窍出

4.运用注意!

1)治宜缓图;

2)常兼虚症且具克伐之性,常与补法等结合运用,使消不伤正。

八、补法

1.定义:通过滋养补益气血阴阳,恢复人体正气,以治疗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2.适应病证虚证

3.分类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

补阴、补阳、阴阳并补。

补脏腑(直接补益、虚则补其母、峻补、缓补、温补、清补、间接补益(五行相生)

4.运用注意!

1 辨清虚证(性质、部位、程度、兼证等);

2)补不恋邪,补而不滞;

3)不宜滥补。

治法选择: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

 注解:复杂病证往往非一种治法能满足治疗需要,需要选用多种治法配合运用,才能照顾全面。而数法合用也有主次轻重之分,配合后能衍化出更多的治法,以适应复杂病证的治疗需要。故对每单种治法的认识不能孤立、片面,应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