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4-15

(一)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方:有规定,规矩之意

“以规成圆,以矩成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剂:剂通齐,“排比而整齐谓之齐”,“参差而无杂谓之齐”

方剂:药物按照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合成方。

《汤头歌诀》


(二)方剂学的发展简史

时代历史意义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陈修园 中医教育代表人物

方剂与治法

治法:在辨清症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的采取的治疗法则。

辨证的阶段是捕捉病机

论治阶段关键在治法

治则:治疗原则,扶正祛邪,平调阴阳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 治法是指导选药组方的原则

  • 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 “方以药成”与“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 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

寒热反应的是阴阳

虚实反应的是正邪

常用治法

1,汗法

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胃气。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病邪之性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体质有强弱:扶正解表

2,吐法

病位居上,病势急暴,体质壮实,内蓄实邪

使用注意:吐后调养脾胃

止吐方法:冷稀饭,冷开水;姜汁;麝香1-2厘

此类病症大多病位居上。内蓄实邪。用吐法之后需要调养脾胃

3,下法

适应病症: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或停痰留饮,淤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

下法又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等

辨证的时候一定要辨证的清楚。不能都用寒下,短期有效果,长期损伤阳气。

4,和法

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

“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谓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

和解少阳

调和脾胃

调和肝脾

5,清法

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方法。

请法又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清热祛暑。

不可滥用,固护正气

6,温法

通过温里散寒的方法,使在里的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法

温法又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表阳,中阳,心肾之阳】

7,消法

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

分类:消食剂

消法和下法的区别:

1,病位:下法主要在下焦。消法在全身都可。

2,病势:下法病势较短

3,正气:消法病程较长,病势缓慢

消法的运用要兼顾正气,消补兼施

8,补法

是通过滋养补益的方法,以恢复人体正气。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

【善于用通补】


(三)方剂的分类

1,七方说

2,病症分类法

3,祖方(主方)分类法

4,功用(治法)分类法

5,综合分类法

方剂的类型

汤剂

散剂

丸剂

煎药方法

1,煎药用具

2,煎药用水

3,加水量

4,煎药火候

5,煎药方法

· 生煎

· 后下

· 包煎

· 单煎

· 融化

· 冲服

服药法

1,服药时间

《神农本草经》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食而在夜”

病在上焦,宜食后服

病在下焦,宜食前服

补益药和泻下药,宜空腹服

安神药宜临卧服

对肠胃有刺激的,宜食后服

2,服用方法

3,药后护理


(四)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药物配伍

1,配伍来增强药理

2,产生协同作用

3,扩大治疗范围

4,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组方原则

1,君药: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不可或缺,且药力居首的药物

2,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或者对重要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药力小于君药

3,佐药佐助药(协助君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佐治药(减轻毒性)|反佐药(配伍少量与君药药性相反的药,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

4,使药引经药调和药(调和诸药)

  • 太阳经:羌活,藁本

  • 太阴经:苍术

  • 阳明经:白芷,葛根

  • 少阴经:细辛

  • 少阳经:柴胡,黄岑

  • 厥阴经:川芎,青皮

  • 载药上行:桔梗

  • 引药下行:牛膝

《伤寒论》——方书之祖

方剂的变化

1,药味加减

2,药量加减

改变药量是为了改变药力【因人因地因时】

小承气汤:行气以助攻下【热结便秘】——君药:大黄4两

厚朴三物汤:泻下以助行气【气郁而大便不下】——厚朴8两

图片

3,剂型更换

慢性病——丸药【缓治】

急症——汤剂【急证速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