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患者脾切除术后,我用此方调理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20-09-12


此适用于脾胃虚弱而湿邪不化,阳气不升之证。症见倦怠嗜卧,四肢无力,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 体重节痛,口苦舌燥,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不和,舌苔厚腻,脉象濡软。


土虚弱不能制湿,湿邪重故感到体重节痛,四肢无力、心不思食,中焦不能布化水谷精微,故口中无味。中运不健,传化失宜,故二便皆不调顺。土不生金,母病累子,故肺弱表虚而洒淅恶寒,阳气不得伸,故面色不和,惨惨不乐。

升阳益胃汤

羌活 15 克、独活 15 克、防风 15 克、柴胡 9 克、人参 30 克、白术 9 克、茯苓 9 克、炙甘草 30 克、黄 芪 60 克、白芍 15 克、半夏 30 克、黄连 6 克、泽泻 9 克、陈皮 12 克,共为粗末,每服 10 克,生姜 5 片,枣 2 枚(去核)

水三盏,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方中半夏、白术燥湿,茯苓、泽泻 渗湿而降浊阴;羌活、独活、防风、柴胡升举清阳之气,风药并能胜湿;少佐黄连以退阴火疗湿热;陈皮平胃气;参、芪、甘草益胃气;白芍酸收敛阴而和营,并能防羌活、柴胡辛散太过。

全方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正气足、阳气生,自然身健病痊。《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曾说:「人参属补,不知君于枳、朴 中,即为补中泻也。羌、防辈为散,不知佐于参、芪中,即为补中升也。近世之医,一见羌、防辈,即曰:发散不可轻用。亦不审佐于何药之中,皆因读书未明,不知造化别有妙理耳。」 



灵活加减


升阳散火汤

本方去黄芪、白朮、半夏、茯苓、泽泻、黄连、陈皮,加升麻、葛根、生甘草

治疗因脾阴血虚,胃阳气弱,春寒不去,胃虚过食冷物,抑制少阳清气,郁遏阳 气于脾土之中所致的四肢发热、肌热、发困、筋骨闷热、热如燎、扪之烙手诸症。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去独活、防风、茯苓、泽泻、白芍、半夏、陈皮,加升麻、黄芩、石膏

适用于治疗饮食伤胃,劳倦伤脾、阳气下陷,阴火乘之而发热,右关脉缓弱之证

本文所述皆为从脾胃升阳论治的方利,用药贴切,变化神妙。其加减变化当然不似如此简单,但限于篇幅, 仅介绍如上精神,以供读者参考。如欲深研,请阅李东垣先生《脾胃论》。 



病案分析



1960 年我接诊了一个于 10 年前因病做了脾切除手术的病人。当时医生预言该患者术后尚可生存 10 年。恰逢 10 年后,他又患病很久不愈,其症状为:胃脘堵闷,不思饮食,二便不调,体重日减,精神不振, 面色不和,悒悒不乐。舌苔白厚而腻,脉象虚弦而滑。据此脉症,知为脾胃虚而阳气不伸之证,故用升阳 益胃汤随证加减而痊愈。病愈后身体健壮,十年动乱中身体亦很好,1980 年,仍在工作。当然,西医切除 的脾不能与中医所说的脾划等号,但如出现脾胃的病证,根据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我用此方时,常把白朮改为苍朮,并适加厚朴、草果等芳香化湿之品,以助化湿之力。对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风湿等病见有本方主治证时,或低热综合征而中焦湿盛者,均可随证加减使用之。 

注意,升阳益胃汤与益胃升阳汤(黄芪、人参、白朮、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炒黄芩、炒神曲、 生姜、大枣)不可混淆。后者主治妇女月经不调,血块暴然而下,或脱血后脾胃虚弱之饮食少进、大便水泻之证,可适加茯苓、车前子。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