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16年12月。 2016年圣诞节的清晨,我背着双肩包坐着绿皮火车到达汕头,这是一年一度的冬季旅行。汕头是最早的四个特区之一,它的火车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简直就是回到了二十年前。 坐公交到了城里,八点半,街面几乎没有店铺开门,早点找不到。我以为是因为周末,后来问本地人才知道,天天都是这样,汕头人人都睡懒觉。最勤快的是家长,早上起来送孩子上学,然后赶回家接着睡。 走了好一会儿,饿得头昏眼花,终于找到一家普普通通的早餐店,没几个客人。色彩很是扎眼的招牌上写着“潮阳塔脚干面”,看样子是一个地方品牌。潮阳以前是个县,如今是汕头的一个区,塔脚或许是城里某个佛塔的下面? 进去看,干面很明显是碱水面,类似于武汉热干面的干拌面。我觉得碱水面不是潮汕饮食的传统,就决定尝尝干粿。这家店有有10元、15元和20元三种,早餐就有这么贵? 干粿这个名字并不常见,或许潮汕才有。粿就是粿条,是米粉制品在闽南、潮汕等地的称呼,客家人则称之为粄(读板),粤东这类食品叫河粉,粿条与河粉很相似,但在配料上有差别。 在潮汕,这类米制品有两种:米粉和粿条。米粉是挤压而成,粿条则是在平板笼屉上蒸熟,冷却切成条状。粿条由是纯大米制成(河粉则会加入薯粉等),呈乳白半透明状,米香更浓,口感柔软,烹饪中易折断。 干粿是潮汕特有的小吃。进去后看这家店里两个小伙子在忙碌着,面前的食材和配料种类很少,比起重庆酸辣粉之类的差远去了。一位在片猪肉,木头案板上全是猪大里脊肉,很新鲜,一看就是今早宰杀的。小伙子头也不抬,从容不迫地剔去肥肉和筋膜,将肉片切得很薄。我还从未见过哪里的早餐店用这么多整条整条的里脊,这种纯瘦肉用来做早餐? 再看那做干粿的伙计,先将粿条在汤锅中烫过,捞出,淋生抽,撒上碎花生和葱花。然后抓一把切得薄薄的里脊肉,居然用电子秤称量(这就是三种价格的差异,在肉的分量上),之后丢入烫粿条的笊篱中,放入刚才煮粿条的锅里,只是稍微滚一下即捞起,倒入放了少许调料和生菜的汤水里。原来干粿就是一碗干拌粿条,配一碗里脊肉片汤,看看这笊篱里的肉量,怪不得价钱不便宜。 一只碗里白、绿、黄三色,柔软的干粿配花生的香脆,有些肉汤味道,并不特出,只是清爽利落。另一碗汤看起来简单,却充分体现了潮汕饮食的特点,极讲究肉的新鲜,明确到家畜身上的哪一块,对于优质的部位,尽量减少烹饪以保持原味。 别小看这一点,试问:全中国有哪些地方的早餐粉面,使用的肉沫、肉丝、肉片,你能清楚明白地知道是什么部位?是什么时候宰杀的?这肉可靠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