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末年才能出众的熊廷弼,为何没能守住辽东一线?

 昵称535749 2020-09-12

2020-09-10 13:58 

华人号:杂谈天下

在明朝末期,随着朝内政治以及财政收入等多种问题的涌现,曾经兴盛一时的明王朝开始面临一系列的危机,其中东北地区后金政权的崛起是明王朝的心腹大患之一,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女真各部族逐渐统一,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努尔哈赤画像

而明朝政府对于辽东地区的事务却缺乏良好的管理,给了后金政权发展的机会。在后金势力逐渐坐大之后,他们才想着加强边防,希望能够重新夺回辽东地区的控制权,而在这个过程中,名臣熊廷弼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不但重新整治了战斗力大幅下滑的辽东军队,还在辽河沿岸布置起了十分完善的防御体系,在萨尔浒之战后,成功地击退了努尔哈赤的进军步伐。但是当时明朝黑暗的政治对熊廷弼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也给后金之后夺取沈阳,辽阳等军事重镇提供了极佳的机会。

明朝末年东北地区的糟糕情况与熊廷弼的防守策略

在明朝初建的时候,由于蒙古的后元依然有着不俗的战斗力,因此朱元璋和朱棣等皇帝都十分重视明朝北方的边防工作。他们设立的卫所制度让辽东地区的大量百姓成为了专门的军户,以此来保证边防军力的充足。

但是随着明朝中后期经济问题的出现,让边防将士的军饷出现了短缺的情况,再加上明朝糟糕的吏治,让卫所的军官掌握了过大的权力,对士兵们进行了残酷的剥削,这都让明朝政府对于东北地区士兵的控制力出现了下降。

与此同时,长期生活在辽东地区的将官们也形成了自己的利益网络,其和当地的后金,蒙古贵族之间都有一定的往来。相比于为明朝尽忠,不少北地将官更加注重保全自己的利益,这也为之后明朝将领的频繁反叛埋下了伏笔。

而且当时东北地区的百姓大多处于多民族混居状态,有不少汉人甚至主动前往后金政府所辖的区域生活,以避免明政府的苛捐杂税。这让后金的奸细可以很轻松地进入辽东防线之内,这对于明朝的防守也存在不小的隐患。

最重要的是,从万历年间开始,明朝内陆出现了大量的内乱,这让明政府很难继续给辽东地区输送足够的军饷以及补给,这让辽东士兵的兵器和装备变得破烂不堪。而与此同时,统一了女真各部的努尔哈赤开始起用汉族和朝鲜工匠,在后金地区大量生产制作精良的兵器铠甲,这让后金军队的战斗力明显高于明朝守军。

后金领袖努尔哈赤

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熊廷弼做出了稳固防守的战略安排,并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极佳的效果。但是这样一个明智的决定,却因为当时明朝政府内部激烈的党争被批评,这也是熊廷弼多次失势和明朝失守辽东的根本原因。

东林党官员对于熊廷弼的猛烈抨击

从万历年间开始,明朝内部的官员便开始了十分激烈的党争,无论是早期的东林党与楚党的争执不下还是后期清流与阉党的势不两立都给明朝政治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在萨尔浒之战后,熊廷弼本来已经稳定了辽东的边防局势,但是其采取的防守策略在当时的清流们看来却是不能接受的。由于清流们在朝中大谈儒家传统仁义道德,对于中华帝国的自信让他们对熊廷弼的防守策略十分不满。再加上熊廷弼本身为楚党人士,这就让东林党官员对熊廷弼的攻击变得更加严苛,他们纷纷弹劾熊廷弼不思进取,心怀鬼胎,并力主将其从前线撤换下来。虽然熊廷弼本人多次上疏力陈自己采取防守策略的原因,但是明朝政府却并不采信,因此熊廷弼只得辞去官职。此事在《明史·熊廷弼传》中有如下记载:

当是时,光宗崩,熹宗初立,朝端方多事,而封疆议起。御史冯三元劾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诏下廷议。廷弼愤,抗疏极辨,且求罢。而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廷弼益愤,再疏自明,云"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遂缴还尚方剑,力求罢斥。

明朝政府之后用袁应泰替换了熊廷弼的职位,但在袁应泰到任之后不久,后金便一举攻取了辽阳,沈阳等重镇。这样的结果让朝中的东林党官员十分震惊,为了稳定局势,他们不得不重新起用熊廷弼,并许诺给予其更大的权力。

熊廷弼与王化贞的矛盾

不过这些官员的许诺终究还是不能轻信,在熊廷弼最后一次出任辽东的时候,明朝政府还派出了王化贞与其搭档。虽然名义上两人的权力应该相仿,但是以为首的朝中高官明显更青睐采取进取态度的王化贞,当时王化贞认为自己能够在短期内依靠蒙古盟友的力量收复失地,这让明朝政府信心倍增。王化贞的想法在《明史》中是这样记述的:

是时,廷弼主守,谓辽人不可用,西部不可恃。化贞一切反之,绝口不言守,谓我一渡河,河东人必内应,且腾书,言仲秋之月,可高枕而听捷音。

不过王化贞的这种自信其实是出于对于蒙古人和辽东军力的盲目自信,其对于战局的真实态势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熊廷弼多次上疏希望朝廷能够节制王化贞的军事行动,这让两人之间产生了嫌隙。

由于王化贞更加受到张鹤鸣等高官的信任,因此熊廷弼在当时能够真正控制的军队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其也没有办法阻止王化贞的进攻决定。不过当时王化贞的心腹孙得功其实已经投靠了后金政权,其在王化贞出征之前就发动了叛变,并一举夺取了重兵把守的广宁等军镇。这样的变故让熊廷弼营救不及,只能带领百姓和残军退守山海关,将关外的土地拱手送给后金,这也让明朝在辽东地区的战事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明朝末年才能出众的熊廷弼,为何没能守住辽东一线?明朝与后金的广宁之战

熊廷弼作为明朝末年不可多得的军事将领,其对于辽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有着很深的了解,而且深谙治军的方式方法,是明朝在萨尔浒之战后多次击退后金的功臣,并收到了万历皇帝的嘉奖。

但是熊廷弼楚党的背景让他在政治工作中处处受制,其根据形势制定的防守计划在东林党官员看来却是一种不臣的做法,这些身居皇城的文人们还在做着明军收复失地的美梦,却全然不顾辽东守军军饷吃紧的现状。

而在袁应泰失利之后,他们依然没有改变想法,只认为是袁应泰能力不足,他们还相信新到任的王化贞能够一举收复失地。并且出于制衡熊廷弼的考量,他们也没有采纳其意见,并限制了其军事权力,这让辽东地区的大权落入了对于当地环境并不熟悉的王化贞手中,这也是之后广宁惨败的根本原因。有熊廷弼这样的良将却不能信任,对于想当然的胜利执着万分的明朝政府官员,最终为自己的盲目自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