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廷弼:惟昔熊飞白,楚材为之魁

 江山携手 2018-08-23
熊廷弼:惟昔熊飞白,楚材为之魁

惟昔熊飞白,楚材为之魁

在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就数明末为多,原因当然是辽东抗金旷日持久造成的,但对这些英雄的评价真是很困难,因为这结果是摆在那儿的,无论是谁也不能改变当时的战局,除非你是抱必死之决心以死殉国,如此便可赢得一个民族英雄的名声。

说起来似乎很是容易,但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外有骁勇善战之后金,内有一堆说话不干事的嘴子,加上什么党争、欠饷、天灾等等,大明朝真是到了无望之境地,很多人不是死于战阵,而是被冤杀,所以,要对此间的人物进行评价,真真地是件困难之事。

熊廷弼就是这众多人物之一,他也是被冤杀的,并“传首九边”,有人说他只是将才而非帅才,也有人说他是有才无德,反正说什么的都有,其实我觉得在此讨论这个是没什么意义的,我只能说他是当时最有眼光的将领,远比那夸口给我六万雄兵便能打败后金的王化贞来得实际,当然也比他的后继者袁崇焕说五年复辽要现实得多。

熊廷弼:惟昔熊飞白,楚材为之魁

熊廷弼,字飞白,号芝冈,湖北武汉人,明万历年进士,因其才能被擢为监察御史,后受命巡按辽东。他身高七尺,有异于常人之胆,通晓用兵之谋,善于左右开弓射箭。然个性刚正,脾气火爆,不甘为人之下,精于物情而疏于人情。

熊廷弼是在明萨尔浒之败后接替杨镐经略辽东的,此时后金风头正劲,大有摧枯拉朽之势,但熊廷弼审时度势,招集流亡,整肃军令,造战车,治火器,浚壕缮城,于是辽东守备大固。

但随着战事的恶化,努尔哈赤攻破辽阳,继而广宁失守,他又与广宁巡抚王化贞不和,两人同时被诛杀。及崇祯上位方得平反归葬故里,谥襄愍,著有《熊襄愍公集》。

熊廷弼:惟昔熊飞白,楚材为之魁

作为楚人,在朝中当属楚党,当时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和东林党势如水火,按说他本可不介入这激烈党争的,但他与东林党人的关系不错,特别是同东林党魁杨涟交好,这些人曾在辽东军事等问题上为熊廷弼说过好话,故而有人说他也是被阉党所害,属死于党争之悲剧。

现在如果要例举熊廷弼在经略辽东的功过怕是很困难的,也是很乏味的。他在此期间也是几起几落。按照阎崇年先生的看法,熊廷弼第一次巡佐辽东有功,第二次有功,第三次则有功亦有过。他虽被委以重任,其三方布阵的构思也曾经被认同,而实际上根本无法实施的。并且广宁失守他要负很大的责任,他不顾全大局,只是在一边看王化贞笑话的作法,为时人所诟病,也是成为后来魏党杀熊廷弼的一大口实。

熊廷弼:惟昔熊飞白,楚材为之魁

让皇帝决心杀熊廷弼的缘由,我想大概是这熊廷弼辜负了他的愿望,这神宗皇帝对熊廷弼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也是极为支持,不仅熊提出的要求他都一一满足,而且还赐尚方宝剑以加固其权力。但熊廷弼刚出山海关,铁岭即告失守,沈阳一时人心大乱,但此时的后金铁骑已令许多人闻风丧胆,经熊廷弼安抚后,形势稍安。

人一有功劳便会有人忌妒使坏,此时就有大臣弹劾熊廷弼“漫无定画”,以尚方宝剑逞志作威,御史冯三元则说熊廷弼在八件事上没有谋略,还有三件事欺瞒皇帝,若不罢免,辽地终究难保。

熊廷弼的人际关系是极差的,虽然有人将其看作东林一党,但关键时刻也并没几人为他说话,加上他性格刚烈,一遇这样的事便沉不住气。于是他上书皇帝,缴还尚方剑,请求将自己罢免。朝议之后应允,决定以袁应泰代替熊廷弼。

熊廷弼:惟昔熊飞白,楚材为之魁

接下来的时局就更加糜烂了,不仅沈阳、辽阳相继失陷,袁应泰自尽,而且辽河以东70多座城池尽为后金所据,辽西军民也因惊恐奔逃,京城震惊。于是朝廷又重新起用熊廷弼。

后来的事就不用赘述了,随着广宁的失陷,各路明军的溃败,回到北京的熊廷弼和王化贞被双双问斩。

想想也有些奇怪,这两人是相当地不对付,不仅所持的战略方针大不一样,而且在两人的交往中可以说是水火不容,朝廷将这二人一并诛杀,说明的是对事不对人。因为皇帝一再强调,二人是“功罪同体”。

熊廷弼:惟昔熊飞白,楚材为之魁

但我总觉得这熊廷弼的战守之策比那王化贞来说,还是要现实很多,因为他意识到,要制约后金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他才能提出详细的军事计划,除了需要十八万精兵外,还需要大量的后勤支持。这当然不如王化贞一个“六万人即可扫平后金”的豪言壮语受用。

于是大家都打压熊廷弼而喜欢王化贞了,但结果却大失所望,而广宁之战熊廷弼的意气用事,使皇上很是不爽,这时便对他失望到极点了,加上魏忠贤又欲从熊廷弼入手打击东林党,于是,很多对他不利的因素交集于此,熊廷弼便万劫难逃了。

其实明眼人谁都知道,硬拼肯定是打不过正处在上升势头的后金,但守还是有可能守住的,所以熊廷弼并没有同后金面对面地打过硬仗,他采取的策略是:开源节流,修城守土,经济封锁,不断骚扰。以今天的认知来看应该还是很正确的,但执行起来是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才能有效果,而当时的情况是只可能有效于一时,不可能长期为之,所以,失败是必然的了。

熊廷弼:惟昔熊飞白,楚材为之魁

失地四百,举国震惊。毕竟这“尽撤关外”的命令是熊廷弼下的,于是大家便不是溃逃而是执行命令的撤退,那些心无斗志的兵将是皆大欢喜,责任当然就要由他熊廷弼来背了。如果他坚守广宁,誓死不退,城破巷战或自尽殉国,如袁应泰那样的话,那么后世对他的评价会大不一样。至于是否于国有益,于世有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对熊廷弼的评价后世多多,但我觉得其中作为时人的杨涟,他评价是最为精准:“议经略者终难抹杀其功;怜经略者亦难掩饰其咎”。

熊廷弼:惟昔熊飞白,楚材为之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