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作家||【难忘姥娘家】◆刘爱新

 白云之边 2020-09-12

作者简介

刘爱新,男,山东冠县人,教师,毕业于聊城大学地理系,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齐鲁文学》签约作家。多篇文章发表在《中国青年作家报》《河南文学》《西部散文选刊》《齐鲁文学》《聊城大学报》等媒体平台上。


难忘姥娘家

1
姥娘家离我家大约15里。
小时候,感觉姥娘家简直就是个既幸福又温暖的港湾。每次去了那里,总会沐浴在姥爷、姥娘充满疼爱的目光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有时还能吃上几块糖块、一个鸡蛋等“奢侈品”,所以每次看到母亲准备去姥娘家时,总要吵着闹着跟着去。母亲骑车技术不怎么好,带上弟弟,再加上我,对母亲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长大后,才知道姥娘家原来很穷。住的老房子几十年没有翻盖,最多只是修修补补,白天屋里勉强能看清人脸,下雨漏房是经常事。姥娘家的院墙原来是不高的土院墙,后来土院墙倒了,用玉米秸做了院墙,再后来……干脆就没有院墙了。
我没有舅舅,也就是说姥娘没有儿子,这样的人家在农村是会被人看不起的。姥娘因为经历过没有儿子的痛苦,所以看到我们这些外甥就会特别喜欢。

2
对姥爷的印象不大清晰了,因为他在我六七岁时就去世了。母亲有时给我们讲起他的故事,说他从前在附近一个村子给一家富户扛活,也就是做长工。姥爷干活实在,和那户人家处的关系特别好,并不像后来宣传的地主富农和长工那种压迫和被压迫关系。
母亲偶尔还给我们讲起有关姥爷的一件事,每次讲起总是伴着一声深深的叹息。那天姥爷不知从什么地方得到两个烧饼,自己不舍得吃,拿回家分给几个孩子,自己坐在门槛上吸烟。看着孩子们吃的很香,姥爷很高兴。母亲对他说,烧饼真好吃,你也吃点吧。他一边吸烟一边说,我吸烟呢,不饿,你们吃吧。母亲讲到这里,总会喃喃自语道;都干了一天活了,哪会不饿呢,那时我小,不懂事……

3
小时候有一次是自己走着去的姥娘家。那天下午和一个小伙伴一起玩,碰巧他姥娘家和我姥娘家是一个村的,就商量着一起走着去。我们边走边玩,也不知道用了多长时间,到了姥娘家时太阳都快偏西了。姥娘看我这个时候来了,大吃一惊,担心家里惦念,没敢让我久坐,就找个远房舅舅骑车把我们两个送回家。
后来我会骑自行车了,去姥娘家的次数多起来,不过去姥娘家的目的不再是为的有好吃的,而是因为姥娘家临近县城,可以顺便去县城逛逛,还可以用不多的零花钱买几本有趣的故事书看看。姥娘担心路上车多危险,不同意让我去,可买故事书的诱惑太强烈,最后她还是拗不过我。就这样,在她的提心吊胆中,直到看见我蹦蹦跳跳地捧着崭新的故事书回到家,她才一块石头落了地。
后来上了大学,回家时经常在姥娘家附近上下车。大学的零花钱多起来,有时会给姥娘买点小礼物,姥娘总是很高兴,见了母亲就会夸我长大懂事了。再后来上班了,上班地点在姥娘家附近,不过那时觉得和老年人也没啥共同语言,一年也去不了几次。

4
姥娘从年轻时身体就不大好,老闹胃病,药物不离口,后来我父亲带她去河南南乐看了医生,基本把胃病治愈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身体反而比同龄人更健康,七十多岁了还是自己独自生活,八十几岁时在母亲和几个姨妈反复劝说下,才答应在几个女儿家轮流住,直到九十多岁时寿终正寝,也算得上是个高寿老人了。
母亲说,看你姥娘年轻时病歪歪的样子,那时觉得她能活到70就是个奇迹,真没想到她还能活到九十多岁呢。

5
姥娘不在家里住了后,她的房子迅速老去。房顶因为漏雨,墙角形成几个大窟窿,也没再维修。姥娘去世后,她的房子给了一个家族比较近的侄孙,后来整个房顶都塌陷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四壁;再后来墙壁也塌陷了,形成一片废墟。
那天,我经过那片废墟,停留良久,心里默默地说;这就是我的姥娘家,这里留下过我很多美好的回忆!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