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惯的力量

 勇无止境879 2020-09-12

又到精神食粮时间,这次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本老书《习惯的力量》。

这本书是我母校的老师翻译的,在我上学那会出版(过分自我暴露了),学校的图书管里铺天盖地的都是这本书。

我当时因为觉得自己的学校特别“垃圾”(当时不懂事,现在觉得还是可以的),老师对自己特别不好,觉得自己学校老师翻译的东西肯定没水平,就没看。

结果错过了一本超好的书!

习惯的力量

这本书顾名思义,讲的就是习惯,我发现习惯的这个事真的对于我们做成一件事太重要了。

首先这本书的第一个观点就是,习惯比计划强。我本人就是一个重习惯轻计划的人,所以对这个观点不能认同更多了。

定计划有用么?

每天跑步两小时,结果一天都没跑,不如养成每天穿运动鞋下楼走走的习惯,反而容易达到运动目标。

每年看100本书,看了么?可能只是买了400本放家里吧。不如养成,每天刷完牙后第一件事就是看一会书的习惯,可能看着看着,一年也好几十本了。

定计划有很多问题:

比如我们总是高估自己完成计划的能力,定一个看起来气势汹汹的计划,结果发现太难了,导致没开始就放弃,读书,健身,减肥都是这样。

比如计划实现后容易懈怠。很多人一旦达成某个计划,马上“自暴自弃”。比如减肥目标达成,很容易暴饮暴食,高考后马上忘了学过的很多东西。

比如很多突发因素会影响我们完成计划。孩子生病,自己生病,老朋友来看你,或者就是因为自己当天状态不好没坚持……从而产生挫败感,坚持不下去。

比如计划容易让我们有种我们已经完成了的错觉。比如很多人有学投资的计划,一年内要上多少课,看多少书,结果还没开始学呢就开始幻想自己成为投资高手,赚到大钱,财务自由的场景了,结果一开始学觉得巨痛苦,和幻想有着巨大的差距,直接放弃。

我本人从来不定特别具体的计划,我只会定一个特别长远的目标,比如做一个长期的价值投资者,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业分析师,做中国最好的财经自媒体……

然后其实就是靠每天一个个小习惯去推动自己实现目标。

比如:每天都要看书、看研报、看招股书,每天都要思考要给粉丝提供什么内容,留言要尽可能第一时间回复。

久而久之,我发现我在投资上和写作上已经取得了一点点小成绩了,而这些事我还在坚持做,已经内化成身体的一部分了。

习惯有个不为人知的好处就是,你可能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超越原本设定的目标,而且完成后你还能坚持。因为你不是在调用大脑资源去完成一个任务,而是在后台自动运行。

我们大脑的认知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应该把它用在思考和重要的决策上,而不是一些非常耗费人资资源又意义不大的事情。

比如控制自己的人性去执行计划,每天因为完不成计划而焦虑,这么多计划,看书,健身,减肥今天到底完成哪个?

永远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你能坚持下去的方法。

这本书第二个核心论点就是,不要试图改变旧习惯,而是用新习惯代替旧习惯。

很多人都在和自己的各种旧习惯做斗争,要么因为自己对自己不满意,要么因为周围的人对自己不满意。

戒烟、戒酒、戒手机;

少糖、少油、少盐;

……

但这本书里面用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旧习惯是改不掉的,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无功。

有个段子就是,有人有嗑瓜子的习惯,家里人不让他嗑,结果他就开始啃自己的手指。

很多时候,一些“坏习惯”只是一些更深层次问题的权宜之计。

不想玩游戏,只是怕孤独;不是想抽烟,只是太焦虑;不是想暴食,只是有点down.

我们把权宜之计拿掉,不解决问题,就好像火灾的时候把报警器关掉,而不去灭火。

只是掩耳盗铃。(或者是周围人的强人所难)

习惯的力量

正确改变旧习惯的方法是用新习惯去代替。

比如我大学刚毕业,曾经特别爱看游戏和美女直播,爱玩游戏,不是因为我多喜欢,而是因为那时候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用,觉得未来一片灰暗,这时候就是本能地想逃避。

后来,我养成了“投资”的新习惯,研究公司和阅读成了我的新习惯。然后逐步地从投资中获得新的正反馈(赚钱和判断正确的快感),慢慢地也就觉得直播和游戏没什么意思了。

只要你还想着“戒”某个东西,你就不可能戒得掉。因为你还是需要它的,你还在用宝贵的大脑认知资源在反抗人性,这不但不能成功,还很痛苦,同时巨大的消耗还让你没法好好做别的事。

去找那个真正让你感兴趣的东西,或者把那个背后真正的问题解决掉,到时候你就不是在戒,而是真的不需要了。

我最近因为眼睛有所恶化,很需要高质量睡眠,我不得不放弃深爱的咖啡,这对我来说很痛苦。

我的方法就是,从心底里真正放下,想喝咖啡的时候,我就看一部好的电影,听一首好的音乐,让那个因为没喝咖啡产生的空洞得到填补。

慢慢地,我发现不喝咖啡精神状态甚至比喝还要好,写作和阅读状态也不错,同时想到可以有更好的睡眠,保护好眼睛,把投资和写作这两件事做得更久,那种正反馈形成,自然也就不喝了。

我不是戒了,我是不喝了。

最后一点,也是这书里最精彩的一点——

要养成一个核心习惯,一个核心习惯胜过所有其他习惯,主宰其他习惯。

这本书举的是美国铝业的例子,其实公司也和个人相似,也需要好的习惯。

美国铝业之前效益急剧下降,公司危难之际更换CEO.

习惯的力量

这个新CEO上台之后,不是做什么常规的扭转操作——开拓市场、融资、变卖资产。

而是做了一件关键的事情,把生产“安全”上升到公司的最高战略,公司一切行为都要围绕“安全”展开。

听着很奇怪是不是。然而真正实施之后,很多改变发生了:

为了提高生产安全性,公司更换了更好的设备、对员工进行了生产培训、让员工参与到生产环节的设计,这样一来,安全性提高的同时,生产效率自然也提高了。

CEO鼓励一线员工写邮件揭发管理人员对安全疏忽的地方、要求管理人员在出事故之后24小时之内必须马上通知到他,然后大家要开事故研讨会。为此CEO开除了不少不按规定执行的高管,可谓铁腕。

这样一来,就打通了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路,公司之间的沟通变得高效,大家都知道,大公司之间的层级之多,信息传递有多难。

还有,公司的绩效、工资、奖金直接和安全考核挂钩,安全就是最重要的KPI,而员工也因为在更安全的环境中工作而更有归属感,公司的效益自然提高。

最后,美国铝业果然走出困境,保持了之后十几年的增长,也成为美股表现亮眼的一只股票,远超当期其他同业公司。

只抓住一个“核心习惯”,就可以让公司经营的一切事物变得通顺,变得越来越好。而相反的就是陷入各种具体的事务之中,忙得焦头烂额而成效低下。

其实我们个人生活中也是的。

我一直很反对一种观点就是——

工作生活要分开。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和生活里又分为:日常工作、学习充电、关系应酬、带孩子、自己的爱好、锻炼身体……

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一个计划,然后统一成一个宏大的计划,还按优先级排序,生活是第一的,爱好是第二的,工作是金字塔的最底层……

习惯的力量

我本人非常不认同这种做法,至少我自己不是这么做的,我在《休息的时候,大脑在长肉》这期音频节目里也说到类似观点:

我的人生不分什么工作和生活,我的人生就一件事——

把投资做好。

其他所有的事情都会因为这件事而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为了保证享受更长久的复利,保持好的思考和决策状态,我会锻炼身体、保证好自己的健康。

为了做好投资,我会大量阅读,思考,写作,那么我就没时间去干那些很多人想要改掉的“坏习惯”:吸烟喝酒打游戏刷手机。

为了做好投资,我需要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那我自然就完成了学习充电,以后去做其他领域的事情也能行。

为了做投资,我日常就会关注各种上市公司和生意模式:星巴克、麦当劳、喜茶、优衣库、免税店、机场、腾讯……

和朋友出去玩的时候,也会和他们讲很多商业的知识,一起去某个上市公司旗下的品牌消费,分析探讨很多商家的商业模式,这不就完成了社交?

同时这些事情本身也让我很享受。

我生活的时候就在工作,我工作的时候就在生活。

还分什么工作生活?不就只有一件事——

投资么?

把生活割裂成很多件泾渭分明的事,妄想着把每件事都做好,最后只会在各种协调、转换和优先级排序里迷失和焦头烂额。

而其实你只需要做好一件事,以及围绕做好这件事,打造一个运行良好的习惯系统。

说完了,这本书推荐给想做成事情、实现目标和打造一个良好的人生系统的同学,祝你掌握习惯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