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2日,第21个世界急救日,为此做期能救命的节目,急救就是和死神抢时间,不仅仅是医生和死神抢时间,我们也要抢时间跑过死神,提早一周识别猝死信号。51%心脏骤停的患者在4周内曾出现预警症状,24h内有预警症状比例为47% 。这些预警症状隐匿性强,就像海平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但当预警信号发出时,致命危机仿佛海平面底的巨大暗礁。胸痛、呼吸困难、冷汗、头晕、恶心呕吐、背痛谁又是最危险的信号呢? 2020年2月7日早晨九点多,史先生开车途中感觉头晕,眼前发黑,停车后即刻意识丧失,家人立即呼叫120后10分钟出车到现场,患者仍昏迷,当时尚可触及脉搏, 120立即将其送往只有5分钟车程的北医三院,途中就出现了呼吸心跳停止。所幸抢救及时,约4分钟后患者自主循环恢复,但人始终昏迷不醒。此时,患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神经功能能否恢复,心脏骤停后的缺血缺氧脑病往往是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最终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及一种先进的治疗手段,史先生重启人生。心源性猝死事发前几天有:嗜睡,意识不时断片,忘事,兴趣骤降,萎靡,疲乏,头晕,冷汗(头,胸前,手背),心闷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出冷汗(头,胸前,手背),呕心呕吐,心跳与平时快或慢,眼前一蒙黑等预警信号。 2020年8月28日,上午8点多,60岁吕先生在北大三院门诊楼2至3层的扶梯处,突然意识丧失,倒地不起。恰巧此时,路过的医护人员及时发现这位患者,经专业判断60岁的吕先生突发心跳骤停,生死救援立即展开。最终,经北大三院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吕先生已病情平稳,转入普通病房。借此世界急救日之际,向此次参与抢救的北大三院的医护人员及全体医护人员致敬。 救命的新技术51%患者在4周内曾出现预警症状,24h内有预警症状比例为47% 。关注预警症状,及时就医可以改善预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