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2日,是第21个世界急救日,《养生堂》为此做了一期能救命的节目,急救不仅是医生和死神抢时间,我们也要抢时间跑过死神,如果能提早一周识别猝死信号,就能为医生抢回更多挽回生命的时间和余地。 当发生急性心梗,心血管闭塞3小时,坏死面积50%,意味着我们的心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如果3小时之内能到达医院,医生通过适当的治疗还是可以挽救50%-60%的心肌。 但事实上在临床上发现,缺血20分钟左右心肌就会有坏死的情况发生,如果心肌累及10%左右,心功能就会有一个恶化。 所以时间对心脏病,尤其是突发猝死而言,特别重要。我们需要通过前期的“预警信号”尽可能地多抢回救治的时间。 其实大部分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在心梗发生的一周之前是有一些预警信号的。51%心脏骤停的患者在4周内曾出现预警症状,24小时内有预警症状比例为47% 。 这些预警症状隐匿性强,就像海平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但是,当预警信号发出时,致命危机仿佛海平面底的巨大暗礁。所以这些“预警信号”是什么呢? (1)呼吸困难 :呼吸费力、发绀、可伴有水肿、神经精神改变 ,发生率达41.5%。尤其是病人还出现胸闷、胸疼的情况,一定要高度重视,有可能预示着心脏严重缺血,甚至合并更严重的情况,要及时就医,得到医生专业指导建议。 (2)恶心呕吐:尤其是老年人,如果有下壁的心肌梗死,通常以恶心呕吐为表现,甚至没有胸疼,这个症状特别要重视。 因此对于40岁以上有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如果以恶心呕吐来就诊,都会首先做一张心电图,排除是否有心脏的问题。 (3)冷汗:畏寒、四肢发凉伴出汗,无发热,常诉衣物湿透,单独作为主诉提示心脏骤停高风险,可伴随其他症状出现 。 冷汗在真正的心脏病人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患者出现了胸疼,面部额头湿冷,前胸甚至四肢会出现明显的冷汗,需要高度警惕。 (4)晕厥:晕厥短期内多次发生与心脏骤停发生有强相关性,病因多见恶性心律失常。 病例:2020年2月7日早晨九点多,史先生在开车途中感觉头晕,眼前发黑,停车后即刻意识丧失,家人立即呼叫120后10分钟出车到现场,将其送往只有5分钟车程的北医三院,途中就出现了呼吸心跳停止。 所幸抢救及时,之后患者自主循环恢复,但人始终昏迷不醒,很有可能因为脑缺血变成植物人。最终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并用低温治疗,让史先生重启人生。 低温治疗在北医三院已经开展了将近10年的历史。通过国内外数据可以发现,做了这项技术之后有10%的病人,大脑可以恢复;如果没有这项技术,那么可能就只有1%-2%的病人大脑功能可以恢复。 通过低温治疗的设备将患者的体温降下来,降到32-34的温度水平。体温降下来之后,脑的氧需求就会降低,达到脑保护的作用,也是目前国内外唯一证实能有效帮助复苏后的脑,做功能恢复的治疗手段。 专家出诊信息 急诊医生动态排班,专家暂无出诊信息。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