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战争:48年三大战役,哪一场作战难度最大?远远超过另外两场

 小天使_ag 2020-09-12

欢迎阅读史源史诗第862期。48年三大战役基本决定了整场战争的结局,很难说其中哪一场更重要。不过客观而言这3战的难度各异,真正最难打的其实是淮海战役,其难度甚至要大于另外两场战役的总和。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下面来分析一下。

打开WiFi万能钥匙,查看更多图片

先来看看其他两战。辽沈战役是唯一一场由我军单独野战军打下的大战,东野完全靠自己的百万部队实现了既定作战目标,解放全东北并且基本没有漏过关外的国民党军(除52军等个别部队撤离),予以全歼。虽然只有东野这一支部队参与,但东北之战的难度,应该说还是三战之中相对较小的。原因一目了然:战前力量对比,东野12个纵队加炮兵,合计70万正规军,外加30余万二线部队,形成了2比1的对敌优势。不光兵力压倒性上风,连部队分布态势也是瓮中捉鳖,敌人只在少数南满城市防守,铁路也不通,被歼是迟早的事。唯一的悬念是能否在取胜的基础上不使敌人撤退到关内,这一点也通过黑山阻击、攻取锦州、辽西决战的打法来实现,致使敌人无法南撤,可以说战果十分圆满。就难度而言,此战肯定不是最大的。

平津战役原本难度极大,甚至打不了。但是东野在东北取得全胜后南下,使得华北形势大变。在1948年11月之前,华北本地的解放军部队对阵主要对手傅作义傅系军队几乎占不到便宜,更不要说还有20几万中央军同样驻守华北。当然华北解放军人数不足是主因,双方处在1比2的对比上,约为30万对60万,而且兵员质量对比傅系也不占优势,华北较强的只有原2兵团,而1兵团、3兵团装备和实战经验都较弱。三大战役当中,战况最不激烈的就属平津,严格来讲只有西线张家口、新保安等地,以及东线天津有较大规模战事,真正的核心北平则是和平解放的,25万国民党部队在49年1月起义。这场战役难度变小,原因很简单:东野80余万部队快速南下,我军在人员(110万对60万)和火炮配备上瞬间压倒了华北国军,取胜变成了囊中之物。

淮海战役可就不一样了。尽管有华野和中野两支大军参战,总人数也有65万人以上,但是得看看战场是什么样的区域。徐蚌战场是国府核心地带,敌军兵员最密集,中央系最多,王牌主力也最多的地方。光是10万人以上的王牌兵团,国军就投入了3个(7兵团、2兵团、12兵团),战斗力一流的部队有5军、8军、14军、18军、25军等,总人数在80万人以上,可以说凝聚了国民党部队的精华和最后抵抗的希望。

对于这场战役,国民党军高层战前是有信心的。而鉴于兵力对比不占优势,我方也承认这是一次吃“夹生饭”的过程,也就是战前并无绝对把握的意思,这是军委首次在一场大战前如此分析敌情,可见难度之大。但我们胜在百姓后勤和战术成功上,国军徒有账面优势,却死抱铁路线和哪里被围往哪“添油”的战术,牢牢地把自己钉在了失败的绞架上。不管怎么说,淮海战役确实是难度最大的一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