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大战役中,平津战役歼敌数不是最少的,为何地位却排在最后?

 胡绍仪笔扫千军 2022-06-10 发布于湖南

解放战争自1948年济南战役后,我军的攻坚及大型歼灭战能力得到了充分验证,国民党方面的美军顾问评价“解放军以后想打哪座城市就能打哪座城市”。果不其然,接下来的几个月便连续爆发了著名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合计歼敌在150万人以上,北方核心地区基本得到解放。尽管三场战役都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但其中的平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作战难度最小的,为何如此呢?

文章图片1

如果单从歼敌数字和解放区域的重要性而言,平津战役不亚于其他两战。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分别在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等地消灭52万国民党军,瓦解了实力强劲的傅作义军事集团,包括北平和天津(后来的新中国首都及核心工业城市)在内的华北地区大部解放,尤其华北在中国版图上连接东北、中原、华东、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从这一战绩来看,平津战役的胜利无疑是极为辉煌的,歼敌数也超过了先前的辽沈战役(47万人),仅次于淮海战役(55万人)。但若分析战役进程及敌我力量对比,则能看出平津战役的难度要比其他两战小得多。

文章图片2

从战区内的国军兵力部署来看,傅作义集团在国军四大“剿总”中兵力第二多,有60万人之众,仅比刘峙徐州剿总的68万人(淮海战役前不含黄维第12兵团)略少,超过了卫立煌东北剿总的55万人、白崇禧华中剿总的40万人。但是在兵力构成方面,华北剿总却处于劣势,傅作义绥远嫡系和中央军各占一半,而且傅作义与中央军主力兵团司令李文、石觉等人关系并不融洽,双方互相掣肘。因此华北国军人数虽多,却难以形成合力。在其他战区,则是国民党中央军部队比地方军占据绝对上风,相对战斗力更强。

文章图片3

战役的时间线尤为关键,48年11月平津战役打响时,东北已经全境解放,我军规模最大装备最好的东北野战军,抽出主力80万人入关,加入华北战场。在解放战争的的前两年,傅系部队在华北地区占据军事优势,无论总兵力还是战绩都压制华北我军(仅30万人左右),集宁、张家口、冀中等战役屡屡取胜,心理优势明显。但是辽沈战役后局面突变,东北野战军入关部队及华北我军总兵力接近110万人,接近华北国军规模的两倍,且东野入关时包括了炮兵纵队,重武器数量同样处于优势,傅作义死守华北的难度极大。

文章图片4

有朋友说辽沈战役东野不同样是以2比1的兵力对比歼灭卫立煌集团吗?要知道东北战场此前并未进行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是我军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大决战,即便东北野战军有兵力优势,但战术布置、经验和心理因素带来的难度更大。东北尚且如此,淮海战役华野和中野则是以60万人对阵敌人徐州集团80万重兵(含后来东进的黄维兵团),不管战术如何运用,难度都远远超过了平津战役。

文章图片5

还有一点不容忽略,即傅作义战前错误的兵力运用方式。由于前文提到的派系问题,傅作义在决战前仍然以保全绥远系实力为基本目标,把嫡系部队排在西线,而把中央军30余万人一律安排在北平以东战线直至塘沽。傅作义出于私心,形成了“一字长蛇”布局,犯了以少打多的大忌。本来傅作义的兵力就不够用,却使用了最容易被我军切割包围的打法,结果主力分别在张家口、新保安、天津三个孤立据点被歼灭,北平的25万重兵最后成了瓮中之鳖,只能不战起义。由于北平大规模国军起义改编的原因,平津战役也成了三大战役中我军伤亡最小的一场战役(3.9万人),难度确实低于其他两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