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怪西溪水呜咽,至今妇女说奢香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0-11-04



依稀九驿认龙场,乌撒平开蜀道长。
莫怪西溪水呜咽,至今妇女说奢香。
——《黔阳绝句》

奢香夫人的故事,是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飞过连绵的群山,越过无尽的江河,回荡在中华大地上,悠远绵长,历久难忘。

1


元朝至正十八年,四川永宁宣抚司家迎来了他们的小公主——奢香,小小的奢香活泼健壮,哭声嘹亮。没有人想到,这个小女孩儿将成为一个千古传奇女子,她的故事被世代彝族人民传唱。

奢香,彝族名舍兹,又名朴娄奢恒,父亲是永宁宣抚司、彝族恒部扯勒君亨奢氏。奢香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且善于思考。长大后奉父母之命嫁给彝族土司、贵州宣慰使陇赞.霭翠,人称奢香夫人。


婚后夫唱妇随,相亲相爱,奢香经常帮着霭翠处理一些政事,不知不觉中幸福的时光就过去了六年,也就是这短短的六年,带走了奢香一生的快乐和爱情。明洪武十四年,霭翠因病突然去世,只留下奢香和一个年仅两岁的儿子。

顺德夫人宣慰使,大节千秋功万里。
华年十四嫁通侯,二十孀闺守孤子。
——《明顺德夫人奢香墓诗》

突如而来的厄运,让奢香猝不及防。痛过、哭过后,看着阖族人期望的眼神和牙牙学语的幼儿,她只能放下悲痛,勇敢挑起丈夫留下的重担,代替幼子接任了贵州宣慰使之职。

奢香摄政后,恰遇明军讨伐盘踞在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明太祖派傅友德、沐英等率大军从四川、湖南出发,准备经过贵州入云南。盘踞云南的元梁王巴匝剌瓦尔密残余暗中勾结乌撒、芒部等地土酋,妄图阻止明军入滇。

奢香深知明朝统一天下已是大势所趋,出手阻挡,只能是螳臂挡车,无任何意义。况且,战事一起,必定殃及无辜的百姓和族人。她审时度势,决定支持明军,凭借宗族关系,亲赴乌撒、芒部劝说开导,使得明军顺利进军云南,促进了祖国的统一。

2


洪武十七年,明廷派驻了都指挥马晔入黔。马晔对少数民族有着极深的偏见,认为这里是蛮夷之地,而奢香则是“鬼方蛮女”,对她摄政贵州宣慰使十分不满,处处针对于她。

他到贵州后,大肆杀戮彝族百姓,并强迫奢香交纳赋税。当时贵州正值大旱,颗粒无收,百姓生活极其困苦,根本无从征集。奢香多次向马晔陈述,马晔置之不理,反而借机将奢香抓到贵阳,指令兵士裸露奢香身体,鞭笞奢香背部。他意图激起彝族人的不满,使之起兵造反,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除掉奢香。


奢香属下四十八部头领,早已恨透了马晔,得知奢香受辱,更加愤怒,聚集起来准备前去解救,这样就正中了马晔的诡计。奢香看透了这点,及时阻止属下的行为,当众揭露马晔的用心,从而避免了一场战祸,保护了当地百姓的安宁。

奢香辱,遭裸挞,银刀健儿怒植发。
欲擒马督碎其骨,飞书语香脊乃来。
啼装印面东风哀,马督伏诛宣慰归。
古来英雄责见机,成大功者忍诟讥。
——程恩泽《水西怀古》

为了族人和百姓,她忍辱负重。然而奢香毕竟是贵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没有确凿证据,马晔也不敢太过分,在宣慰副使的劝阻下,最终还是放回了奢香。

3


奢香虽被放回,但她知道,马晔不会善罢甘休,只要他在贵州一天,彝族百姓就不会安宁,所以,她一定要扳倒马晔,才能得到贵州彝族人民的长治久安。她经贵州宣慰副使宋钦之妻刘淑贞的引荐,得以进京师面见朱元璋。

她率领各部首领来到京师,向朱元璋面陈马晔想要逼反彝族民众的真相,朱元璋答应除去马晔,问奢香“以何报答”。奢香向他保证:“愿令子孙世世不敢生事”,且表示“愿意刊山凿险,开置驿道”。朱元璋大喜,封奢香为“顺德夫人”,并赐予众多金银、织物等,为此贵州族人无不感念朝廷。

洪武初年祸乱平,远略伧荒来越巂。
是时奢香一巾帼,跃马金陵谒天子。
承恩归去立奇功,一诺西南九驿通。
却笑五丁开不到,乱山高下隔蚕丛。
二百余年太平业,世世分藩比臣妾。
——查慎行《水西行》

她深知单单凭借自己的力量,难以保证族人的永久平安。她相信只有得到大明的庇护,才能换来族人的安宁和本民族的发展。


4


奢香虽为女子,却不输男儿,她知道一诺千金的分量。因此回到贵州,就马上开始兑现自己的诺言——开辟驿道。她以偏桥为中心,准备开辟两条驿道。一条向西,经贵阳,过乌撒,到达云南昭通;另一条向北,经草塘到容山。并在贵州境内设置龙场、水西、奢香、毕节等九个驿站,被称为“龙场九驿”。

贵州境内多为山地、丘陵地形,山高水险,沟壑纵横,驿道的开通十分困难,于是奢香亲自组织境内各族人民凿山开道。为了尽早修通驿路,她下令“各部落劈山开道,遇水架桥”,并承诺“凡参与者,配给粮食,免除全家赋税,修桥修路的支付银两全由贵州宣慰府支付”。因此,全境人民积极参加,终于开通了驿路,把云、贵、湘、川等省连接了起来,形成了贵州交通的大动脉。

承恩一诺九驿通,凿山刊木穿蒙茸。
至今承平二百载,牂牁僰道犹同风。
——《次奢香驿因咏其事》

驿路的通畅,便利了各民族人民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此后,奢香多次派人入京朝觐,进贡地方物产、马匹等,使贵州和明王朝政府联系更为密切。朱元璋曾说:“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


5


随着与中原地区接触增多,奢香的眼界得以开阔,深深感到了本地的不足。贵州远在边陲,贫困落后,她决心“躬亲倡文明”,聘请汉儒学者来黔,并遣子弟入京师太学读书。她带头将儿子阿期陇弟送去学习,学成归来,朱元璋赐三品朝服并袭衣、金带等物,并钦赐“安”姓,汉名“安的”。

在奢香的勤政治理下,贵州水西百姓安居乐业,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彝汉文化相互交流,政治经济也越来越繁荣昌盛。

此后,亦有众多汉儒学者来到此地,著名理学家王阳明也曾在此地驻留三年。

夜弄溪上月,晓陟林间丘。
村翁或招饮,洞客偕探幽。
讲习有真乐,谈笑无俗流。
缅怀风沂兴,千载相为谋。

这首《诸生夜坐》描写了他在龙岗与众人夜坐论学的情景,当时的王阳明在这里开办了“龙岗书院”,首开讲学之风,这些都与当初奢香努力推崇汉学分不开。


6


洪武二十九年,奢香不幸因病去世,年仅35岁,朱元璋还特派了使者前来参加她的葬礼,并加谥她为“大明顺德夫人”,亦是对她一生功绩的肯定。

奢香作为一个政治家、民族头人,短暂的一生都付予了民族的发展和安宁,她被水西彝族人民世世代代铭记。

风烟济火旧岩疆,礼乐千村变卉裳。
际得承平遗事远,部人犹自说奢香。
——余上泗《蛮洞竹枝词》

走过了千山万水,变换了沧海桑田,你来过的年华成为永远的传说,百里杜鹃不凋落。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