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版医书】《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2008版)

 源源118 2020-09-13

  《中医证候学》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出版图书,作者是李洪成、李新平、李新晔。

绝版医书《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高清PDF版(2008版)

下载地址:

https://pan.baidu.com/s/1QpS9N-0h6D9vvRLBy6mi_g

关注下方“岐黄医典”公众号,发送文字:中医证候学

即可获得:提取码

如果资料对您有所帮助,请资助一下中医宝典,万分感谢!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资助

  中医证候是指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以及患者个体当时所处特定内、外环境本质的反映,它以相应的症、舌、脉、形、色、神表现出来,能够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位、病性、 邪正盛衰、病势等病机内容。

  证候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中医的“证”是指疾病在演变过程中各种病理因素在体质、自然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和多种矛盾综合作用于机体的整体反应,是诊察和思辨所得。“证”实际上包括“证候”和“证名”。在疾病过程中,都具有各个内在联系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等,可将其称为风寒表实证的“证候”。对病变过程中某阶段所表现的证候,通过辨证而确定其病位、病性本质,并将其综合归纳而形成“证名”。证候是证的外在表现,证名是代表该证本质的名称。以“病”为经,以“证”为纬,病证结合才能正确把握疾病的整个发展过程。所以说:单一的症状和体征无法表现一个完整的证候,证候一定是不同的症状和体征的综合,证候无论如何千变万化,都不能脱离疾病而独立存在,疾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共同构成了证候的本质。

  1、“症”与“证”字,古代字义本是相通,后来“症”用作“病症”,成为医学方面的专用字“证”的字义,通常用作证据、证明、佐证等,中医辨的“证”字用意,与“证”的字义相同,因而就作为辨证与证侯的专用字。所以本录的“症”字是用于“病症”、“症状”和“症象”,而“证”字则用于“辦证”、“证候”与“证象”。

  2、“症象”与“证象”;症状原本指病症的状态,而本录称作“症象”,是指症状的特殊现象,即与现代医学的特征、体征相似,所以与症状略有差别;“症象”与“舌象”、“脉象”,即构成“证象”,是作为构成“证候”的组织单元。临床上同一证象在不同时间、不同证候中是不会完全重复相符,也不必完全符合,因为证象中所列的表象都具有同等的效价,即“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因此,本文中证象所列项目俱全,但不一定都罗列有具体的证象,一定要理解这一点。

  3、“证”与“候”:“证”,通常用于辨证,如表证、里证、寒证、热证等;“侯”,伤寒家和温热家均作为“证”的时间概念,如七日为一候,五日为一候等,在后世医著、医案中,常见有先述病证,再标明为某候,如:阳明燥热之证,热结旁流之候,或阳盛格阴之候等,都是用来概括某证的当时阶段性病变。因此,“候”又成为“证”的空间结构,所以隋朝《巢氏病源》一书,全是以“证”辖“侯”。

  4、本文是以“候”为其基本结构,因此“候”的内容最为具体,分别为:概述、通称、内含病例(中医、西医)、病因病机、证象组合(主症、副症、宾症)、治则、方症、摘录(论著、病案)等项目。

  5、本书以“证”、“候”、“方症”三级为结构形式,每一“证”由3个以上,直至40余“候”组成,而每一“候”又含有1至数个“方症',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证候系统。

  6、“方症”,是方与症的具体结合形式,是“证”、“候”共有的最基本单位;“方症”的内容,即简单而具体的,针对病因、病位和病机的特别症象的描述,和具体方药;与传统的“方症”略有区别;即针对性强,而内容则较狹小,而传统“方症”如麻黄汤证、桂枝汤证、白虎汤证、承气汤证等,其内容较宽,适应证亦较广,但对“证”“候”而言,针对性比较不专一。

  7、关于“摘录”部分:只是“断章摘句”,只摘录针对本“证”本“候”有实际指导意义的部分论述,余者只好割爱,确有“除头去尾”的做法,但决不是“断章取义”,牵强附会。

  8、关于摘录中的病案,则较全面,有首有尾,有始有终;尤其对案中的议证之词,一字不差的抄录下来,部分叙述繁琐部分有删节;但其中有关现代医学的检验部分,只录取对本案有直接诊断意义的项目,余者一概不用;对病案讨论的,只录取结论部分,讨论发言,只好割爱。

  9、所有摘录部分,包括论著和医案,由于抄录时间太久,而且来源不ー,尤其是很大ー部分医案,摘自历年的医药杂志,或由于当时的疏忽,或由于后来有丢失,因而有部分未能注明出处,其中有综述条,系笔者综合数种文件的摘录,更未能注明出处。望医学界前辈及其他同仁体谅为是!

  10、为查寻、对照方便,也为了今后用于电脑操作,对“证类”、“证象”、“病候”、“病证”进行了编码,分別以“类”、“象”、“候”、“证”的声母“L”、“X”、“H”、“2”加证类、证象、候、证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明相应的证象、候、证。如“X02”代表证象“腠理不实”,“H001”代表“卫气失宣候”,“I07-Z16-H247”代表“虚寒证类”.中的“肝胃虚寒证・胃阳不振候”(前:病因序号,中:病位序号,此二者相合即为证。后:病机序号,即为候。)

  11、关于文中的中药名(方剂名称中所嵌中药名除外),对诸多别名、古名、简称,均根据《简明中医辞典》中的名称规范应用,以便于阅读。中药剂量:凡明清民国时期与现代用量相近的,均用国际单位“g”标记,以作参考,一般是:1斤=500g,1两=30g,1钱=3g,1分=0.3g,1厘=0.03g。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